擁 抱 - 陶傑

擁 抱 - 陶傑

高官臨別雙雙擁抱,姿態相當親熱,成為文化界人士話題。
因為所謂擁抱,是一種西禮,或輕擁而不深抱,或相擁而一淺吻,或熱擁而長吻,擁、抱、親吻,這三大配搭,可以開出二的三次方也就是至少八種姿體語言的可能。
擁抱在英語,分為Embrace跟Hug兩詞,還有英式、法式、俄式。小孩叫媽媽Givemeahug,也就跟情侶的擁抱有別。官場政界的擁抱,仍以Hug為主,如果加上撫髮、掃背、吻頰等額外附送的情感動作,則視乎禮儀場合,仍宜加倍謹慎。
研究何謂得體而暖和的擁抱,還記不記得電影《真的戀愛了》(LoveActually)的開頭?男主角曉格蘭一段畫外的獨白:「當我對世界的局勢感到抑鬱時,我總會想到希斯羅機場的閘口。許多人都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仇恨和貪婪世界,但我不同意。在我看來,愛似乎無所不在。許多時候,愛並不是以太過張揚濃烈的面貌而展現的,也不成為新聞,但愛是到處都在的:父與子、母與女、丈夫和妻子、男女朋友,所有的舊雨新知。當拉登的飛機撞上雙子大廈的時候,據我所知機上許多手提電話的最後遺言,不是宣洩仇恨和報復,而一律是愛的訊息。只要你肯找一找,四處看一看,我會說,到處都有愛──」
畫外音配上幾十個機場閘口接送機者的擁抱短鏡頭,各色人等,老幼紛陳,有的面帶微笑,有的目泛淚光,只是四肢交纏深淺不一的那麼一相擁,最後砌成一塊大拼圖,這一幕叫人看得也從心底裏綻開了一叢蓮花。
從此我經過各地的機場和火車站,總駐足看一看不相識的那許多人送別重聚時的一相擁。倫敦、紐約、巴黎,越是國際都會的十字街頭,越是自由、寬容、活潑的國家和城市,在機場和火車站,看到的不是相罵、毆鬥、制服人員手揪窮人頭髮往死裏打的「執法」,而不過是一幕幕的相擁。有的是天涯話別,有的是久別重逢,那輕輕一擁原來是最淺白的世界語。
有一次,在倫敦機場看見一個印度父親送走他的兒子。兒子才十四五歲,與父親久擁不肯分離,爸爸把他推開,看見兒子淚汪汪,再次相擁入懷。他旁邊的一個女搭客也有點感動了,搭搭那位父親的肩膊,我也忍不住,搭一搭那個孩子。只是人間的小小偶遇,擁抱是一種溫情的傳染病,罹染過的人,對仇恨會多一點點抗體,免費,卻很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