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育偏重成績忽視心理<br>學童心理指數 愈高班愈差

專家:教育偏重成績忽視心理
學童心理指數 愈高班愈差

【本報訊】兒童心理有問題不懂自行解決,一直累積至長大便容易誤入歧途。有研究發現,愈高年級的學生,心理指數及人生指數愈差。專家認為,現時教育偏重學術成績,忽略培育學生心理發展,父母又錯用高壓手段關心子女,建議加強德育課提升學生心理素質。 記者:黃可欣

非牟利的全人教育基金於05/06年度,對53間香港及澳門的中小學共6,000名小四至中三學生進行心理評估,發現學生的心理指數及人生指數,隨着他們升級而不斷下降;但他們接受該基金舉辦的「ICAN全人教育計劃」培訓之後,兩方面的指數都獲得提升。
本身為兒童心理學家的全人教育基金主席黃重光解釋,心理指數包含自我價值、觀察、情緒、行為;人生指數則包括學習態度、人際關係及生活習慣。研究發現,心理指數可影響人生指數,即學童心理素質獲改善,有助解決他們在學習、人際及紀律的問題。

用錯高壓手段

黃重光說,兒童出現情緒困擾及行為障礙,或與親子關係有關,「父母唔關心或用錯高壓手段關心子女,會令佢唔開心、自尊心低、人生價值含糊。」本港教育忽視學生心理發展也是另一原因,心理素質低的學生長大後,承受挑戰及挫折的能力會較薄弱,也較難抵抗外界引誘,容易誤入歧途。

女生提升自信

該基金早前推出ICAN全人教育,為港澳中小學提供德育及人生價值觀教材,至今有53間學校參加。其中青松候寶垣中學中五女生蔡詠嘉說,以前面對群眾說話,緊張得「口窒窒」,曾發誓不再出席同類場合,但參加ICAN後信心提升,面對千名觀眾也可勇敢表達自己,「對家人都開始會講一啲溫暖嘅說話,例如天氣涼咗,我會叫媽咪着多件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