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才 - 邁克

馬文才 - 邁克

最工整的對仗,無疑是「既生雲何生朗」,兩個彈鋼琴的中國猛將同時在國際樂壇領風騷,無可避免被好事之徒拉在一起評頭品足。我不幸先看過郎朗的錄像才聽到他的錄音,感慨於是有點變種:既有馬友友那樣的音樂人,怎麼還有郎朗這樣的音樂人?
說到底是我的落伍意識作祟,老愛把音樂詮釋者定位為藝術家,不合理地要求他們氣質超凡脫俗,做不到滋潤阿波羅靈感的繆司,起碼像站在雲端為上帝彈豎琴的天使。其實他們只需要是稱職的演員,奏蕭邦透露適當的哀怨,拉貝多芬流灑明亮的黠慧,就已經功德圓滿,要是雙眼含淚骨子裏躊躇滿志,不過證明爐火純青功夫了得。收工後如果選擇寄情四方城,一面為手氣焦慮一面不停高聲問候眾牌友的生母,繼而拉隊揼骨唱K吃果子狸,回到家打老婆調戲印傭逼未做完功課的兒子裸體遊街,那也是他個人的私事,無損音樂愛好者閉起眼睛欣賞他精湛演出時的陶醉。所有的專業人員,下了班都沒有義務應酬別人的幻想。
可是看見郎朗像個暴發的地產商一樣,大言不慚為自己的筍盤沾沾自喜,我背叛了理智,眉頭不由自主皺了起來。以闊太的豪邁,穿件領口釘滿閃珠的黑色踢死兔主持大師班,更令我張大了嘴巴,再高深的彈指功,剎那間也染上斑斕的江湖賣藝色彩。咦,怎麼身影似曾相識?從前美國有位琴師叫Liberace,一天到晚打扮得像隻孔雀在電視獻藝,連面口也一樣的福相。真慶幸新碟奏的是排山倒海的《黃河》而不是細水長流的《梁祝》,否則淒艷的愛情故事由馬文才角度演繹,最忠心的粉絲也會感到不是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