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鞋的故事 - 區樂民

波鞋的故事 - 區樂民

中學是迷戀波鞋的年代。我念的中學在油麻地,家在荔景山,每天放學為了節省五角地車票,我從油麻地步行至旺角才登車,途經花園街,那裏有很多波鞋店。
我的中學以自由聞名,學生穿甚麼鞋都可以;周會中,副校長是穿涼鞋上台演講的。富裕的同學愛穿adidas;不富裕的同學渴望穿adidas。
adidas以三條帶作標記。我夢想擁有一雙adidas,adidas的StanSmith就最理想,以釘孔代替三條帶,低調含蓄,與眾不同。到現在我仍搞不清,究竟當時我是希望低調含蓄還是與眾不同。可是StanSmith太貴了,我負擔不起。
十六歲那年,我第一次投稿《明報》的校園版,題目是《波鞋的故事》,獲得刊登,並有稿酬三十元。那時地車還未通行至北角的明報大廈,我不懂怎樣去,於是無法領稿酬。
時光滑不留手。昨天路過花園街,波鞋店比以往更多,StanSmith也出了新款。經濟不再是障礙,問題是我已變成一個天天穿黑皮鞋上班的人,偶然星期天穿波鞋,教友會笑問為甚麼。
人生中,有些事物近在咫尺,卻只能夢中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