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集資額全球第二

港集資額全球第二

有賴全球最大新股工商銀行(1398)成功於上月上市,香港在國際新股集資排名榜得以「超美趕英」,躍居本年度第2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指出,首9個月香港的新股集資總額仍落後於倫敦及紐約,名列第3,但一隻工行已令香港超越紐約,成為全球第2,能否問鼎集資一哥,則視乎環球股市表現及第4季的新股後勁。

【本報訊】許仕仁前日在倫敦出席貿發局周年晚宴時,不斷推銷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優勢,並以「亞洲的倫敦」來形容香港;但他同時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尚有很多地方可以向倫敦學習。

美規管嚴費用高

不過,基於香港作為中國企業主要的集資平台,今年1至9月,香港的新股集資總額已跳升至全球第3,隨着工行上月以H+A股同時招股上市,集資1482億元,其中73%,即1086.5億元是在港籌集,已令香港超過紐約成為全球第二大(見表)。
連紐約市長彭博及早前曾威脅擬提出人民幣報復議案的美國參議員舒默,亦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聯署評論文章「長他人志氣」,指儘管紐約仍是全球交易中心,但集資龍頭地位已褪色,倫敦及香港的威脅不容忽視。
他們悲觀地預期背靠中國的香港,明年可能會「超英或美」。文章呼籲美國市場改革以保持一哥地位,並指這正是紐約聘請顧問公司,擬於本月就美國金融服務業面臨的不利因素,及如何改善提交報告的原因。
自02年薩班斯法案通過,大幅提高美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公布要求後,不少企業打消在美國上市計劃;加上當地上市成本遠高於其他地區,據TheCityofLondon的6月份調查,倫敦的上市費用佔集資金額3至4%,美國則佔6.5至7%。

靠工行爬紐約頭

據本報統計,今年以來在港交所(388)上市的公司雖只有46家,但集資額已達2585.65億元,單是中行(3988)及工行已佔近45%(若工行超額配股權得以全部行使,將提高至2748.62億元)。至於英國,首3季在倫敦交易所及AIM上市的公司共390家,集資額2752.23億元。
2000年世界十大非美國企業的上市集資活動,有9宗在紐約進行;但過去兩年,全球25家大型企業集資活動,11宗在倫敦、6宗在香港,紐約只佔4宗;今年全球首3大上市集資公司分別為工行、中行及俄羅斯石油企業Rosneft,分別集資19.1億、11.2億及10.4億美元,首兩家在香港上市,第3家則選擇在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