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大意是「投資外滙就有如擲毫一樣」,意謂滙價走勢甚難捉摸,要在外滙市場贏錢,運氣成份佔了很大的比重。
實際上,不論是哪類投資,要贏錢均需要運氣,只不過炒外滙的難度確實較高,原因是所需要兼顧的因素實在太多,而且很多時會有突變的消息出現,令整個形勢全盤扭轉。在捨難取易的大原則下,難怪炒股票的人長期比炒外滙的人多。
舉個例子,早前市場認為新西蘭經濟轉弱,息率理應已見頂,紐元因而受壓回軟,但由於其後公布的數據顯示通脹威脅仍在,新西蘭央行透露或有需要再加息壓抑通脹,加息希望重燃,令紐元再受追捧。
另一隻我已放棄追捧的加元,近期的表現亦頗為出人意表。雖然經濟已呈放緩,息率見頂亦幾可肯定,而油價及商品價格相繼自高位回落,對加元更加不利,但加元卻尚未跌至1.15便已反彈,上周更曾回升至1.11中位。當然,我認為加元的客觀因素已不若早前有利,低於1.12沽加元有甚高贏面,但加元所表現的抗跌力,仍令我感到驚訝。
事後孔明最易做
眾多主要貨幣中,市場公認最難捉摸的首推日圓,因為日圓往往在市場幾乎一致睇好下不升反跌,在大家對它失去信心時卻又意外回升。
日本通縮結束,經濟明顯改善,日本央行亦於年中時為零息時代畫上句號,令日圓備受看好,不少投資銀行的分析更認為日圓年底前可望挑戰100美元大關口。但現時已踏入11月,日圓卻在加息落實後不進反退,上月更一再逼近120關口。
事後我們自然可以為此反常現象找藉口解釋,例如指加息步伐會較預期緩慢,又或者息差劣勢短期內難以扭轉,日圓繼續成為利差交易(carrytrade)的沽售對象等,但相信我,一旦日圓急升時,上述藉口很容易便會煙消雲散,屆時市場內又會充斥着為何這些因素不足以阻擋日圓上升的原因。
趙善銓
瑞士EFG私人銀行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