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之謎 - 陶傑

蒙面之謎 - 陶傑

選特首,八百人小圈子不記名投票。才八百人,又不是全民投票,各路精英支持曾蔭權,是什麼見不得光的醜事?
小圈子投票不記名,是從英國人那裏學來的。保守黨選黨魁,三百多個議員,通通不記名。不但如此,連當劊子手,也試過不肯亮名的。
一六六○年,英國發生議會革命,英王查理一世專權,派兵闖進下議院拘捕異見者。平民領袖克倫威爾發動兵變,把查理一世抓了起來,審以叛國罪,判處死刑。
把國王斬首,是大逆之罪,當時的保皇黨勢力很大,連操刀的劊子手也怕將來受到報復。劊子手依慣例是蒙面的,本來不怕人識穿面目,但問題是:手起刀落之後,劊子手要依例把一顆人頭高高舉起向公眾喊一句法律規定的台詞:「看這個叛國賊的下場,國王萬歲!」(BeholdtheheadoftheTraitor.LonglivetheKing!)雖然國王叛了國,「國王萬歲」可以免喊,但上半句,還是要依法叫出來的。當時的劊子手,怕聲音被保皇黨認出來,以後追殺他,於是躲起來了。
一度找不到劊子手,克倫威爾說:「既然都是沒膽鬼,不如這刀讓我親自來砍,好不好?」手下的人,看見領袖動怒了,連忙把稱病躲起來的職業劊子手請出來。史家記載:劊子手叫做胡禮,是克倫威爾手下的一個副官。
然而後來有人翻查,胡禮其實一直沒有出來,行刑的是當時的民間劊子手布蘭登。當時的死刑,民間罪犯判絞刑,王室貴族斬首。政府把布蘭登叫出來,叫他操刀。布蘭登說:我只會用繩子,不會操刀,但政府不管,死刑已經判了,再不執行,保皇黨就要造反了。
二百年後,為了追查劊子手身份之謎,查理一世的屍首在溫莎宮的地窖掘出來,法醫官檢驗:國王的後頸,是在第四節脊椎的空隙處整齊砍斷的,一個操絞刑的劊子手,不可能亁淨得像手術的行動,劊子手的身份,一度確定是胡禮,而不是布蘭登。
但近年有新的證供顯示,劊子手行刑之後,在泰晤士河下船,向護送的士兵給了一個金幣的貼士。行刑酬金為兩金幣,先得一半,劊子手事後嚇得面無人色,連上期也不敢要了。船夫指證:上船的人是布蘭登。擁護皇室的船夫問他:你就是殺國王的兇手嗎?布蘭登發着抖,連聲否認。
研究歷史,追尋這樣的小事真相樂趣無窮。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投票需要蒙面不記名嗎?除非心中有鬼,覺得自己叛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