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雖晚 - 邁克

相逢雖晚 - 邁克

討厭金星完全有理由:除了嘴臉和作品惡頂,也因為她是一匹害群之馬,教挺歐倒美的舞蹈愛好者抬不起頭來。這一廂以沈偉走紅美國佐證當地的低水準,那一廂真怕唱反調的會冷笑一聲質問:「歐洲品味難道不低級?否則怎會容忍金星販賣的那種東西?」雖然迄今似乎只有德國醉翁受她那一套,但經過正規訓練的娘子軍搏殺力不容忽視,舉着紅旗下變性者的幾重受害身份旗幟通街吶喊,不啻招呼白種人優越感對號入座,素有同情被壓迫弱勢族嗜好的法國老太太,恐怕遲早掉入圈套。
不過就算有朝一日,東方獵奇在費加羅日報得到發酵的園地,也不足以對大局造成災難性損傷。法國舞蹈文化的底子不但厚,容納度也廣闊,什麼狗屎垃圾都有擁躉,比較恭維的說法是百花齊放。眼寃時刻在所難免,然而畢竟文明,久而久之學會帶眼識人,引申到其他生活部門還真管用。香港舞壇令人擔憂的正是這點,歷史感薄弱,視野淺窄,腳步浮浮未學行先學走,閉門造車之餘還死愛面子,殖民地陋習尚未騰出時間反思,祠堂勢力壓頂而至,有點像張愛玲筆下的華僑:「中國人的壞處也有,外國人的壞處也有」。
所以兩星期前香港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新上任,鋌而走險以巴蘭欽的《主題與變奏》和《柴可夫斯基雙人舞》打頭炮,非常令人感動。貧血的舞者和腎虧的觀眾,都需要積極進補,把這兩支舞放進本地的舞庫,長遠意義有如把《紅樓夢》收到圖書館。上周末剛剛由史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演出的《仲夏夜之夢》則是錦上添花:B先生從來不曾如此頻密曝光,相逢雖晚,遲到總比缺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