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息口見頂股市利好?利淡?

實戰理論:息口見頂股市利好?利淡?

上周五美國公布上一季經濟增長遠低於市場預期,亦是近3年半以來最弱。數據進一步顯示美國經濟仍處放緩階段,亦增加了聯儲局減息的機會,結果美股應聲下跌。
自8月開始,股市因為「炒減息」而挾上,既然數據顯示減息機會增加,為何美股不升反跌?減息代表經濟不穩,為何過去數月美股、港股卻會上升?讀者們或許摸不着頭腦,同一消息、同一因素,既可利好,亦可利淡股市,我們究竟何時將此因素看作利好,何時看作利淡?其實以上的問題,正正就是實戰派與理論派在分析角度的區別。
若想明白當中端倪,必須先了解從經濟學角度,利率變動與經濟及股市的關係。理論上,「息口高企」會收緊銀根,打擊投資意欲,令借貸成本增加,從而達致壓抑通脹以及令經濟增長放慢的目的。故此,大家認為「加息」會導致企業盈利增長放慢而令股價向淡。
在以上理論中,關鍵在於「息口高企」與「加息」的分別。持續的「加息」最終會導致「息口高企」,因而令經濟受打擊;持續的「減息」最終會令「息口低企」,因而令經濟增長。以上的因果關係是需要時間去反映的,並非一蹴即就。然而,股市永遠是預早反映的,而且往往反應過敏,將半年或一年後的結果即時反映。故此當一有息口見頂或減息訊號之時,市場便會即時作利好的反應,但此反應所反映的,可能是一年後因多次減息而刺激經濟的利好結果,而在此段時間將會出現的,是經濟及業績向淡的現象。

金價營造「頭肩底」形態

故此,筆者之實戰理論就是,既然同一因素有利好與利淡的原因,只是在「時間差」上出現矛盾,要估計此因素對市況的影響,就以現時的股價水平作依據。若然處於低位,就將此因素當好消息炒;若然股價處於高位,就當壞消息炒。7、8月時,當數據顯示有息口見頂趨勢,恒指仍處16000點,筆者自然看好。到了今天,情況依然,但恒指已高踞歷史高位,筆者自會覺得經濟放緩之影響力大於減息。
美國的財金官員主要是「貨幣主義者」(Monetarists),其奉行的調控經濟政策是以「利用息口控制貨幣供應」為主。故此,從其息口政策,已可知道當時起之3至6個月的經濟情況。近期經濟數據偏弱,其實不覺意外,只是不知股市何時反映而已。
金價於上周五再度挑戰600美元關口,若然能夠一舉而破,將確認「頭肩底」形態,上望640-650美元,大家可短線追入金礦股。
沈振盈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