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來了,聖誕節還未到,但「聖誕老人」已出發,帶備4.5萬噸禮物遠赴歐洲。這個「聖誕老人」的起點不是南極,而是中國。英國《衞報》報道,全球最大的貨櫃船「愛瑪.馬士基」號(EmmaMaersk)處女啓航,把大量中國製聖誕商品運往歐洲。當歐洲小孩雀躍萬分,歐洲政壇卻不歡迎來自中國的「聖誕老人」。
長400米、闊56米、高60米的「愛瑪.馬士基」,是全球最大型的貨櫃船。上月,它盛載着11,000個貨櫃,從深圳港鹽田國際碼頭出發,其中3,000個運往英國,預計本周六抵達,其餘貨櫃將運往歐洲其他地方。
「瘋狂全球化的縮影」
對於英國的小朋友來說,「愛瑪.馬士基」應該就像倫敦Harrods和Selfridge百貨公司,因為船上幾千個貨櫃都裝載着他們最心愛的聖誕禮物,其中有一個就盛載了13,000部MP3音樂播放機,另一個則裝滿200萬份聖誕裝飾品,還有數獨(sudoku)、砌圖、發聲故事書、玩具車、電結他、彈珠機、電腦、DVD機等,形形色色,全部都是中國製造。
小朋友看見這些禮物肯定歡呼喝采,但歐洲議會議員卻眉頭緊皺。來自英國的歐洲議會議員盧卡斯(CarolineLucas)說,「愛瑪.馬士基」簡直是「瘋狂全球化的縮影」,「船上貨物過往都是由歐洲製造,現在全球貿易卻一面倒向中國。買這些貨物的真正代價,其實是貿易生態不平衡,摧毀了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還導致過百萬歐洲人失業。」
意味歐商品會更便宜
其實,中國和英國之間的貿易差不多是單向的。據英國貿易及工業處的資料顯示,去年從當地輸往中國的貨物總額只有28億英鎊(約406億港元),但從中國入口的貨物總值卻達160億鎊(約2,320億港元),數字是1980年時的30倍。盧卡斯說:「勝利只屬於各國的資本家,對中國工人沒有好處。他們面對全世界最差的待遇,被人剝削,而且經常失業。」
但全球化勢在必行,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PeterMandelson)對來自中國的「聖誕老人」另有一番見解。他的發言人說,中國是受惠於全球化的「成功例子」,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中心,那意味歐洲商店的貨物會更便宜,市場處於低通脹。
英國《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