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貿條例下,內地金融市場年底開始全面開放,業內普遍預期,《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可望11月中出台,外資銀行最快或於12月10至11日,獲准向內地監管機構提出在當地進行本地註冊的申請。市場估計,若一切如期推進,最早或於明年第二季起,會有外資行陸續獲批本地註冊,並涉足內地個人人民幣業務,預料最快獲批的本港零售銀行約有5至6間。
【本報訊】人民銀行昨日發表06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將積極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其中會適度放寬外資進入金融服務業的股權比例、業務範圍和投資來源地限制;引導外資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國產業優化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現時外資入股金融業的總股權上限為25%,單一外資行的上限為20%。以滙豐控股(005)入股交通銀行(3328)為例,正是受此限制。
明年次季可營個人業務
恒生銀行(011)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說,據他了解,有關本地註冊的條例細則最快下月中出台,但最終公布要由銀監會決定。對於內地註冊的外資行,日後貸存比率須與內地銀行75%的上限要求看齊,他相信,最終會有一定程度的寬限,監管當局正考慮不同方案,除給予一段實施寬限期外,也考慮其他辦法,例如以開放市場前後為分水嶺,條例實施後的新批貸款,才應用75%的貸存要求。
有業界估計,外資行日後成為本地註冊銀行,在收購內地銀行時,或可超越目前銀監會規定,單一外資銀行不逾20%權益的上限。
東亞銀行(023)執行董事陳棋昌指出,隨着世貿過渡期結束,理論上對外資行監管的條例,會於12月11日起生效;根據以往經驗,相信外資行可在12月10或11日相若時間,獲准遞交本地註冊申請,估計有關法規亦會在申請前約1個月的時間出台。
對於有消息指東亞至今年底時,內地資本會增至約40億元(人民幣,下同),雖已符合內地最低註冊資本要求的10億元有餘,考慮到國內業務長線發展需要,該行明年會進一步增資至50、60億元,但陳棋昌拒絕評論該行資本狀況。
滙恒東亞花旗機會大
一家有獲邀出席銀監會諮詢洽談的外資行人員表示,內地分行數目在4間或以上的外資行,申請本地註冊的興趣較大,因為此舉較繼續選擇以外資銀行海外分行的形式營運,資本要求更化算。另外,銀監會亦正考慮當外資行以本地註冊時,是否讓其將大額貸款一次過從分行轉移至註冊機構。
消息估計,外資行最快有望明年第二季涉足內地個人業務,最先獲批的本港零售銀行,預期包括滙豐、東亞、花旗、渣打(香港)、星展(香港)及恒生銀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