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推兌美元 後擴至港元<br>港研場內人民幣期貨

先推兌美元 後擴至港元
港研場內人民幣期貨

港府籌辦的「十一五經濟高峰會」金融服務專題小組近日開會,聽取旗下各分組的研究項目建議。據了解,其中由中銀香港(2388)副董事長兼總裁和廣北領導的分組指出,本港有條件發展場內交易的人民幣外滙期貨合約,建議先推出人民幣兌美元的合約,之後擴展至港元。

【本報訊】該分組又建議,有關產品可在港交所(388)旗下的期貨交易所買賣,但亦可考慮另外為其設立特定的交易平台。不過消息人士指出,有關交易可以經由互聯網或目前的期交所進行,毋須另設一個交易場地。
港府於9月舉行「十一五經濟高峰會」,之後成立小組作跟進研究。高峯會提出,香港可研究應否及如何發展場內交易的外滙期貨合約,長遠有助內地對滙率的風險管理,並擴闊香港金融市場的產品及功能。

入場費合散戶參與

消息透露,建議中的人民幣期貨產品,首階段會以美元為買賣單位,以免涉及人民幣結算問題,直至人民幣資本賬進一步開放後,才會考慮以人民幣為結算單位。作為金融服務專題小組召集人的東亞銀行(023)主席李國寶,在收到建議報告後,據悉短期內會進行業界諮詢,待收回市場意見後,再整合成詳盡建議,於年底前提交特首曾蔭權。
至於人民幣期貨合約的最低入場費,消息說,訂立的水平會適合散戶參與,目標是以高透明度及高流通量的運作模式,讓公眾投資者亦有參與空間。合約期限方面,可能類似目前恒指期貨,有即月、下月及之後的兩個季月,惟有關交易金額及期限等細則,報告尚未有具體建議。
不過,一名資本市場人士認為,去年底由財資市場公會(TMA)催生、本地銀行參與推出的零售化的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外滙合約(NDF),目前交投量有限,他認為再推出場內交易、讓散戶參與的人民幣期貨產品,需求亦不會很大。

期交所有營運經驗

其實期交所以往曾有外滙期貨產品作買賣,但02年5月撤銷日轉期滙合約的業務後,這方面變成一片空白。不過,高峯會文件指出,期交所過去在貨幣期貨合約方面吸取不少經驗,並已設立有關程序,這對重新訂立貨幣期貨市場營運所需的規則、程序及系統,提供有用基礎。

港府於9月舉行「十一五經濟高峰會」,之後成立小組跟進研究。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