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長期讀者都知道,我向來不覺得香港物業抵買。不過,亞洲其他地方的樓市就不同了,我認為是很有潛力的投資。
印度樓價現在就升得很快,快到很多印度人覺得樓市已現泡沫。不過在我看來,4.9萬美元(約38萬港元)就能買一層800平方呎的樓,價格還是挺合理的。孟買黃金地段的樓價當然會貴得多,但與香港及其他大成市比較,仍是很相宜。
中國、印度和越南等亞洲國家之所以樓價急升,主要有4個原因。首先,與西方國家相比,亞洲(日本除外)國家城市化程度極低。在南美洲國家,城市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70%或以上;在美國和歐洲國家,這個比例更超過98%。在亞洲,住在城市的人口只佔總人口的40%,而在人口特別眾多的中國和印度(均逾10億人口),這個比率就更低了。
1980年,中國城市人口佔全國人口比例不過20%;到了1996年,比例增至29%;時至今日,比例增至37%。這些數字,意味每年有2000萬中國人由農村遷入城市,所造成的結果是現有的城市急速擴展,新城市會出現,同時樓價長期漲升。
印度城市人口僅佔全國人口的30%,但這比例在未來10年會飛快提升。不必我說大家都知道,在城市擴展過程中,會有大量基建工程需要投資,這些投資必會刺激經濟增長。
人口結構利好樓市
第2個原因,是亞洲國家的人口結構利好樓市。亞洲大多數國家(不計日本)的人口,年齡在25歲以下的約佔50%,這些年輕人日後成家立室,都需要房屋建立新家庭。
第3個原因,是亞洲人的居所與西方人比較仍是相當狹小,人均居住空間依然小得可憐。隨着經濟條件改善,亞洲人當然希望換較大的房子,如此一來建築活動必然增加,樓價也就很難不漲。
第4個原因,是英美等國家近幾年樓價大漲,而樓價上漲的速度遠遠快過經濟及個人收入的增長,反觀亞洲國家,同期樓價雖亦漲升,但漲幅慢過工資增長。因此我認為亞洲現時的樓價很合理(當然不包括香港),而中國、印度和越南的物業會是很好的投資。
(本欄下次恢復隔周星期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