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已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能源消費大國。近年,中國為了確保有足夠能源,促進和保持經濟繁榮,進行國際能源戰略部署,在國際市場上尋找更多的能源,但中石油、中石化等內地能源巨頭,近年四出收購或入股海外油公司,以及能源開採的合作等,每每受挫,當中政治阻力是一大障礙。
如去年年中,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失敗一事上就最明顯,由於美國國會和部份議員的強大壓力,迫使中海油最終放棄收購。而今年8月,中石油認購俄羅斯石油公司股權,亦僅獲分配少量股份。
有分析人士稱,國際市場普遍存有一種心態,對中國石油需求充滿警惕,一方面產油國需要中國這樣一個大客;另一方面亦擔心,不斷擴大石油需求的中國,不知道要擴大至甚麼程度,因此對有意入股油田和油公司的企業,懷有很大敵意。
14年後年缺2億噸石油
隨着中國經濟急速發展,中國每年石油入口量都以15%速度增長;而美國國內的中國能源威脅論又此起彼伏,中國用油量增加引發國際油價上漲的說法甚囂塵上。內地預計,到2020年,中國對石油的自給量將少於消費量一半,每年石油缺口達到2億噸。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