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弄人,霍英東多年來出錢出力、推動中港體壇發展,使之與國際組織接軌,偏偏這位中港體壇巨人活不到2008年,無法親睹他窮畢生之力追求的奧運會,在祖國土地上舉行。國際裁判導師陳譚新說得對,霍老不能親臨北京奧運會,「像鄧小平未能等到香港回歸,實為一大憾事。」中國足協發唁電,指霍英東畢生貢獻體壇,地位無人可替代。 記者:李勇明 張仲碩
霍英東一生積極推動中港運動發展,自1979年中國重返國際奧委會以來,霍英東在推動中國體壇發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1992年,中國首次申辦2000年奧運會時,他不但出錢協助宣傳,並四出奔走努力游說國際奧委會的執委。可惜該屆賽事的主辦權最終落在澳洲悉尼手上。
8年後,霍英東再接再厲,最後終見證中國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據悉霍英東同樣在背後出錢出力。
陳譚新:霍老角色重要
國家體委總局前局長袁偉民說,霍英東在奧委會的朋友眾多,霍曾兩次協助中國申辦奧運,93年雖然不成功,但憑其努力終於能成功申辦08年奧運;而霍於84年成立霍英東基金會,全力推動國家體育發展,奠下良好基礎。
現職國際裁判導師,唯一曾在世界盃決賽周執法的本港球證陳譚新感慨說:「霍先生在七十年代帶港隊返國內比賽時,我曾以球證身份隨隊,深深受到他對推動體育活動的熱情所感動。」他續道:「毫無疑問,鄧小平在香港回歸中國扮演重要角色,可惜無法等到回歸之日,可說是他的一大遺憾;霍先生的情況正是一樣,無法親睹北京奧運會揭幕的歷史時刻,實為他平生一大憾事。」
霍英東對中港足運貢獻最大,包括在七十年代協助中國成為亞洲足協會員國。本港方面,他於1970年至1997年間擔任香港足總會長,直到回歸後才由兒子霍震霆接任。
邀山度士訪港掀起狂潮
霍英東在1970年當選後,隨即邀請巴西勁旅山度士訪港,哄動全城,務求讓本港球迷一睹球王比利的風采。在他任期內,足總在何文田籌建永久會所、籌辦省港盃及滬港盃。而香港自1981年首次主辦世界盃外圍賽,正是本地舉辦各大小型國際足球賽事的開端。正如前香港足球隊領隊,現任香港足總技術總監郭家明指出:「霍先生長期擔任香港足總會長,對足運貢獻良多,可以說,七、八十年代香港足球的興盛與他有莫大關連。」
香港足總主席康寶駒亦稱全賴霍英東,香港才能在國際足協(FIFA)保留獨立身份:「當年國際足協有意在香港回歸中國後,收回香港在國際足協的獨立身份及參賽權,多得霍生從中游說,令香港得到這個特權。」與霍英東相識50載的香港排球總會永遠名譽會長石振達說,霍一生對體育貢獻良多,但可惜等不到08北京奧運;石更一度哽咽說:「佢去世最可惜係唔能夠睇到08年北京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