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被調離職已成定局,她昨日首次明確表明,目前教育改革等已經上馬,「喺呢個時候離開(教統局),我覺得係最合適時間,我走得無憾無悔…」對於過去八年教育政策混亂的指控,羅太推諉並非只她一人之過,不滿別人將一切責任歸咎於她,但教協會長張文光則指她責無旁貸。 記者:倪清江
羅范椒芬昨日在商台預先錄音的節目《政好星期天》中,對於有消息說她會於下月與廉政專員黃鴻超對調,她沒有否認,「你哋等等啦,等政府公布,好嗎?」羅太稱,手頭上有三項教育重大政策已完成或接近尾聲,包括落實00年教育改革藍圖、檢討幼兒教育政策和檢討特殊教育政策。
怨政策常被誤解
09年推行的高中三年制是教改重點,羅太說,她已把教改「落地」,而她由98年11月出任教育署署長一職(此職位已取消)至今,在教育崗位上已八年,若她再做多兩、三年才交予新常任秘書長接棒,並非好方案,所以她說:「我作為一個政務官,喺呢個時候離開,我覺得係最合適時間。」有傳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明年也會離任,但羅太稱不擔心會影響教改進程,「我積極樂觀,覺得會自動波去」。
羅太過去因批評22間名校守舊、指學生無權批評前特首董建華、指若教改過多就不會只導致兩名教師自殺,而需作出道歉。她總結這八年來所得的三個啟示:由概念轉化到現實要顧及細節、溝通永遠不會過多、「第三點係做公務員一定要慎言」。今年初逾萬教師上街要她下台,她說:「坐呢個位,人哋唔高興我都要承擔。」她並強調向來擇善固執,埋怨政策被人誤解,「明明我意思唔係咁,或者呢樣唔係我想做,但將問題擺喺我身上。」她又說,制訂教改藍圖並非她一個人的責任,當年有許多社會、教育界人士參與。
她指在教育上,政府猶如搭建一個舞台,「演戲嘅係同學、老師同校長,同一個舞台會演出唔同嘅戲,在乎表演者嘅演繹。希望做戲做得好嘅(老師同校長),可以指點吓其他戲子。」
身兼立法會教育界議員的張文光批評教改推行過急,沒有考慮教師和學校承受力,是教師壓力最大來源;當局推行殺校政策和拒絕小班教學,都令教改異化,羅太作為負責官員,必須為此負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