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碟話碟:張敬軒《笑忘書》走近本地樂迷

有碟話碟:張敬軒《笑忘書》走近本地樂迷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4月才在這裏寫過張敬軒風格模糊的《春夏秋冬》,相距七個月已聽到他首張全廣東大碟《笑忘書》,來自廣州的他出道四年都未成功打入香港市場,一來因為廣東作品太少,唱功多好也難得本地樂迷共鳴,二來張敬軒初出道時太R&B,當年陶喆飲了華語R&B的頭啖湯,又要與風格差不多的胡彥斌埋身肉搏,年初的《春夏秋冬》四平八穩得來零驚喜,幸這張《笑忘書》替他挽回聲勢,甚至可說是其出道至今最重要一張專輯。
《餘震》是最典型的cantonpop,主歌到副歌甚至和音編排也像行雲流水,難得唱慣國語歌的張敬軒捕捉到廣東歌的感覺,唱起來更是易過食生菜。
《騷靈情歌》玩高難度的騷靈,林健華的曲固然夠浪漫,周耀輝的詞有感覺黑得徹底,末段張敬軒愈唱愈放,功架盡顯。《兩座位跑車》延續張敬軒專輯乜都有的傳統,突然玩bigband,銅管樂令編曲加倍華麗,但放在《騷靈情歌》後,有點失色。
點題作品《笑忘書》是碟內唯一由張敬軒作曲的歌,林若寧的填詞盡訴都市人為生活的痛苦,着重講道理。
張敬軒第一段唱得輕,第二段則愈唱愈用力,演繹有層次感,卻絲毫沒有說教的味道,聽落絕不會抗拒,「道理歌王」劉德華應向後輩請教一下。
《第二次愛你》是香港最沒有市場的Bossanova,張敬軒放下高音唱低音,一樣得,比上次的《過雲雨》更懂放輕聲線。《老了十歲》初段只用簡單的木結他,襯托張敬軒在碟中最有感染力的演繹,中段開始加入大、小提琴,由平靜到澎湃,再次展現多變的唱功。
張敬軒今次明知沒好結果,翻唱了張國榮的《無需要太多》,效果有點野狂,沒聽過原唱的一輩可能接受到。最有誠意是首次收錄了福音歌《遇見神》,這首歌在上張碟慘被改成《偷故事的人》,然而曲調和演繹方法跟流行曲沒分別的《遇見神》,在網上被下載超過60萬次,若仍以為福音歌一定歌詞唔啱音便會落伍了。
晚年罕有填詞的黃霑生前替張敬軒寫了《Blessing》,幾年漸漸淡出的倫永亮也跟這個後好多輩的創作歌手合唱《從何唱起》,唱片公司竟肯花錢為一個沒有花邊新聞的歌手展開鋪天蓋地的宣傳,即使這幾個例子未能令你相信張敬軒有機會走紅,請你相信不會騙人的耳朵,細聽一次《笑忘書》。
撰文:皇后大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