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免再發生「撈亂骨頭拜錯山」醜聞,食物環境衞生署擬於明年一月起展開史無前例的「陰宅普查」計劃,統計人員將「登門」造訪逾13萬個位於粉嶺和合石墳場的墓穴,逐一登記先人資料,建立電腦化資料庫,將墳場管理現代化。 記者:林浚川
和合石墳場原由區域市政總署管理,2000年「殺局」後由食環署接管,但署方因循積習未有改善管理質素,發生多宗「撈亂骨頭拜錯山」醜聞後,申訴專員公署狠批部門對管理山墳「態度漫不經心、近乎麻木不仁」,食環署終決心重整和合石墳場資料庫,並於日前公開招標物色承辦商負責。
明年一月展開
這次墳墓普查計劃最快於明年一月展開,預計分六期進行,涉及由1957年至2005年共48年間下葬的13萬5,000多個山墳,差不多包括和合石墳場所有墓穴。食環署要求承辦商派員登記每個山墳編號、建立年份、翻新年份、「住戶」人數、中英文姓名以至墓碑上的別名等資料,猶如統計處進行人口普查,統計員更要逐一為墓地拍攝3R彩色圖片存檔,「陰宅普查」預計明年9月完成。
食環署亡羊補牢重整山墳資料,業內人士形容「好過乜都唔做」,但不能防止再鬧出醜聞。和合石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石碑廠負責人指出,每個山墳均按所處地段順序編號,理論上管理應井井有條,一再發生「執錯骨」或「埋錯骨」荒謬事件,與政府部門一直無硬性規定石碑要刻上墓穴編號有關,他說不少年份久遠的墓地日久失修難以辨認,加上山墳大小不一令墓穴界線模糊,面對雜亂無章的山墳,行內人可憑經驗辨別墓穴位置,孝子賢孫卻一頭霧水。
碑身應刻編號
他又說為方便執骨,行內人會在墓碑刻上編號,否則隨時成為無主孤墳,他認為食環署應仿效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做法,規定碑身必須刻上編號,否則進行上述普查也無補於事。此外,食環署不派人現場監督金塔落葬也令「拜錯山」機會增加,「呢兩年俾人鬧得多,食環署舊年開始派人現場監督執骨,但係執咗骨造成金塔再埋落去呢個程序,就仍然冇人監督,如果師傅冇經驗,好容易埋錯位。」
食環署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建立完整資料庫是落實申訴專員公署建議,暫未知需動用多少開支。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發言人稱,2001年起逐步把手抄資料輸入電腦,轄下四個墳場已有逾六成資料電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