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屙嘔發燒 折騰一夜送院<br>食老虎斑五人疑中雪卡毒

出現屙嘔發燒 折騰一夜送院
食老虎斑五人疑中雪卡毒

【本報訊】大埔康樂園一家八口,前晚在沙田新城市廣場一間酒樓晚膳,餸菜包括一條「老虎斑」。至昨凌晨時分當中五人陸續出現屙嘔情況,懷疑中雪卡毒,至昨清晨入院治療後無礙。衞生署則懷疑屬細菌性中毒,食環署人員正跟進事件。

家人不打算追究

懷疑集體中雪卡毒一家人住大埔康樂園,七名家庭男女成員包括兩名六、七歲女童及一名菲傭共八人,前晚8時許,一家人聯袂到沙田新城市廣場一間酒樓晚膳,食物包括一條約兩斤重「老虎斑」,以及海蜇豬頸肉及燒雞等,晚飯費用800多元,各人進食時未發覺餸菜有異樣。
惟至昨凌晨零時許,當中五人包括四女一男(9至73歲),陸續出現屙嘔及發燒情況懷疑集體食物中毒,折騰一整夜後於昨早上七時許,召救護車送院治療後無大礙出院。
男事主引述醫生指事件懷疑與進食「老虎斑」有關,不排除中雪卡毒,但真正原因須待化驗結果始能確定,家人不打算追究事件。
雪卡毒素源於一些有毒海藻(雙鞭毛藻),這種海洋微生物依附在死去珊瑚礁和海藻上生長,透過食物鏈積聚魚內,愈重愈大海魚含毒素愈高。常見含有雪卡毒素的珊瑚魚有金錢龍躉、藍瓜子斑、老虎斑、老鼠斑、蘇眉、西星斑、豹星斑、燕尾星斑、紅鰽、杉斑及東星斑等。

疑屬細菌性中毒

醫生提醒市民減少進食珊瑚魚,尤其是超過二斤重的大海魚;避免進食珊瑚魚的卵、肝、腸、魚頭和魚皮;假若出現中毒病徵應立即求醫,同時應避免進食花生、豆類食物或酒精,以防止中毒情況加劇。
但衞生署則初步懷疑屬細菌性中毒,食環署人員曾到該酒樓調查及跟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