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息口見頂歐美股市先跑出

投資名言:息口見頂歐美股市先跑出

近期以美股為首的環球股市氣勢如虹,正當投資者質疑美股能否擺脫過去3年的悶局之際,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已帶領美股超越今年5月份的高位,升至有紀錄新高。

自8月8日聯儲局停止加息以來,美股帶動環球股市的上升勢頭更為明顯,可是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定時往往着重於過去數年的回報表現,忽略了長期的趨勢。
筆者根據過去20年各資產類別的回報表現作出統計,發現投資巿場沒有永遠的長勝將軍,資產類別的升跌,往往具有一個周期性的模式。
有些投資者認為,只要懂得選擇優良的資產,然後長線持有,便是成功投資之道。但我們認為,有關看法未必能為投資者帶來最理想的回報,因為如何成功選擇所謂優良的長勝資產類別,具有一定難度。從環球投資的角度來看,在過去20年,根本沒有一個資產類別能永遠跑贏其他對手。
舉例來說,80年代末期,日本股巿出現泡沫增長,亦令日經平均指數於1988及1989年分別上升40%及20%,日經平均指數更一度升至38957點的水平,可是翌年隨着日本泡沫爆破以及美國經濟出現衰退,日經平均指數由當時的高位38957點反覆回落至2003年年中約7700點的水平,跌幅達8成,成為1990年代表現最差的資產類別。

新興市場表現相對遜色

接着的投資熱潮於1992及1993年在香港出現,當時市場興起一片投資中國概念股的熾熱炒風,但是看看1994年恒生指數的表現,就再一次引證了有關的看法,當時恒生指數由1994年年初約12100水平,於短短12個月內下跌至約7200點。美國納斯達克指數亦出現相似的情況,由1995年至1999年期間,連續5年成為了跑贏大市的指數,可是2000年科技股泡沫爆破,令納指於往後的3年大幅跑輸大市。
回顧過去5年,新興市場的強勢無疑成為了市場的焦點所在,但是根據過去20年的經驗,我們發現每當美國經濟增長動力放慢(1990年、1995年及2000年,亦是美息近20年明顯見頂的年份),新興市場的表現往往較成熟市場遜色。我們相信今次的美國加息周期已結束,因此我們相信,以美國為首的成熟市場,於往後6至12個月將重新成為環球股市上升的動力來源(見圖),這亦是我們對歐美市場前景較新興市場正面的原因之一。
正因為世上沒有長勝的資產類別,因此我們一直堅持鼓勵投資者以組合的形式為財富增值,一個均衡的投資組合能根據投資者本身的承受風險的能力,參與多個不同類型的投資資產類別和市場。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