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0宗兒童意外中毒個案<br>兩歲女偷食哥士的灼傷口

去年100宗兒童意外中毒個案
兩歲女偷食哥士的灼傷口

【本報訊】小孩子充滿好奇心兼手多多,家中胡亂擺放藥物或用品,隨時變死亡陷阱。香港中毒諮詢中心過去一年接獲約100宗兒童意外中毒個案,原因五花八門:有人偷入廚房「試食」清潔劑;又或玩醫生與病人遊戲時,假戲真做服食精神科藥物。專家建議家長在廚房門口裝上安全門,防止幼童擅自進入;也不要為了餵孩子服藥而佯稱藥丸是糖,以免他們信以為真,自行攞「糖」食。 記者:陳沛冰

意外中毒兒童全部不足13歲,其中一名兩歲女孩趁父母在客廳時偷入廚房,大人們突然聽見她聲嘶力竭地嚎哭,走入廚房一看,赫然發現她雙唇紅腫及潰爛,不停流口水,原來她吞下白色膏狀、具腐蝕性之「哥士的」。女童被送入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48小時,幸其後康復出院。

妹玩睇病食真藥

另一名歲半女孩扮病人向4歲扮醫生的姊姊「求診」,姊姊竟在櫃內取出家人服食的兩粒精神科藥物,妹妹服後出現抽搐及昏迷48小時,經深切治療部搶救後才清醒。玩具玩得不當也會成為殺手,3歲男童手多多將玩具拆開,吞下一粒細小的鈕釦電池,導致食道及腸胃被灼傷。另一名3歲女童探熱時不小心咬爛探熱針,吞下水銀導致中毒,要留醫兩周,將水銀排出體外才痊癒。

改用電子探熱針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高級醫生謝萬里表示,一般用手接觸哥士的不會有問題,該女童卻「用口試」才出事,故大人們不能忽視兒童的好奇心。威爾斯親王醫院中毒治療中心副顧問醫生王紹明提醒家長,可改用電子探熱針。
除兒童意外中毒外,中毒諮詢中心同時接獲不少家居用品引致的中毒個案。衞生署首席醫生吳志翔表示,今年第二季該中心接獲442宗中毒個案,當中約10%由家居用品如除草劑、潤護油或通渠劑等引致,較首季的6.1%增加。去年7月至今年6月,該中心接獲129宗家居用品中毒個案,當中一名壯年男子在睡夢中走入廚房,拿起除草劑喝下,再返回房間睡覺,兩日後感不適入院,其後死亡,其死因已交由死因庭調查;另兩人服食超級老鼠藥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