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釜山街頭流連,發覺走了很遠也沒有垃圾桶。而更奇怪的,是即使沒有垃圾桶,街上還是非常整潔,路口也沒有堆積垃圾,這不是因為當地清潔工人特別勤快,而是普遍的民族性,會將喝完飲料的膠樽,或吃過食物的包裝紙留在身上,到一個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把它丟掉,這樣的事在香港較難想像。
香港每個街口,甚至一條街上,都會有至少兩個垃圾桶。因為如果沒有這些設施,市民會毫不猶豫把垃圾隨街棄置,還會理直氣壯地說,是因為公共設施不足而「官迫民反」。我們民族自律性不強。當然從好處想,由於我們自律性不強,因此需要龐大的清潔團隊進行清潔工作,倒替低下階層造就了不少就業機會。正如機場需要聘請人手,去把行李手推車移回原位一樣。在外地的快餐店、Starbucks或Haagen-Dazs露天餐廳,大家喝完飲料後,都會主動把垃圾丟到垃圾桶內,這樣省卻了不少清潔工人。
可是在香港的麥當勞顧客全部都如此,就剝奪了大量中年婦人就業的機會。究竟我們該學習韓國人,還是給中年人一個機會?經常在這類思考問題上拉扯,最後還是決定買點外賣回家,逃避去想這個煩人問題。有沒有心理醫生看這專欄,能否像早前的潛水公司一樣,贊助我看一下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