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商銀行(1398)公開認購,在反應熱烈下導致大量資金被凍結,市場曾預期凍結期內,同業拆息可能被推高。但結果是,拆息沒有大幅上升,本專欄已於上周作過解釋。
除了凍結期外,在首天新股掛牌時,市場亦按過去的經驗猜想同業拆息有機會被推高。這時,資金已解凍,並退回給投資者,應該不再出現資金積壓的情況,但為甚麼拆息又會被推高?
解釋理由十分之多,其中之一在於新的上市公司身上。因為這一天,「收票」銀行把籌集的資金正式交給新成立的公司。
新公司如何處理這筆巨款,將需要考慮一個新的措施或處理辦法。其中不能避免的,便是把巨款暫時存放於銀行,但問題卻即時浮現。
我們嘗試幻想一下,新公司高層決策人員在首天掛牌的活動行程:
‧早上9時:成功完成超過一年的艱辛上市任務後,等待代理銀行的通知,確認上市集資巨款正式到賬,收妥整筆資金…;
‧早上10時:集結股票交易所,展開一連串的上市儀式,接待嘉賓、接受傳媒訪問、宣布新公司上市…;
‧早上12時:與嘉賓進入豪華的酒店宴會廳,為酬謝各方而進行隆重的午宴…;
‧下午3時:忙於預備當晚慶祝上市成功酒會的同時,聽取公司財務總監的報告,分析了不同銀行存款息率的報價,並作出初步的資金分布意向…;
‧下午4時:與銀行討價還價後,平衡各銀行的合作關係,最終落實存款安排…;
上午資金缺
雖然上述情節與真實情況不會完全相同,但如果巨額資金持有人不能盡早作出決定,整個銀行體系在上午、中午將完全缺乏資金,拆息被推高也是十分正常的現象。
倘若新上市公司是一間銀行,而且由具豐富經驗的人員來處理,預早作好計劃,上述的問題將可避免。
陳鳳翔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助理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