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VoIP(網絡電話)興起,不少人放棄以國際長途電話作通話媒體,IDD被轉化為「召喚」彼岸通話者的工具,影響電訊商的長途電話收入。有讀者發現,近日有電訊商將通話收費由每6秒計費,改為每分鐘計算,令長途電話費大幅飆升,而電訊商只在賬單以細小字句說明新收費安排,用戶未必留意。消費者委員會提醒,IDD價格常有變動,消費者使用服務前應清楚了解收費。
讀者林先生因有好友在英國,多年來均使用國際直撥長途電話(IDD),為了節省通話費,以往一直登記多間網絡商,比較各家優惠,「擇平而傾」。自從通話費近乎零的VoIP興起後,精打細算的林先生即改變策略,傳統的IDD變為其「召喚」海外朋友的工具。
林先生解釋:「先用IDD睇吓英國嘅朋友得唔得閒,或者等佢見到我個來電顯示,知道我搵佢,跟住大家就慢慢用VoIP傾偈!好多時大家都唔使用IDD通話,淨係響吓對方個手機,就明白乜嘢意思!」
未有專函通知客戶
新的通話習慣,令林先生的長途電話費用,由平均每月超過200元,變成數十元一個月,節省超過八成通話費。
可是林先生近日發現,ec電訊徵收的通話費大幅上升,細閱賬單,發現通話紀錄與以往不同,全是清一色「齊頭數」,大部份更是剛好一分鐘的通話,經了解後發現,該公司改變了以往每6秒收費的模式,改以每1分鐘作為收費單位,即講1秒也收1分鐘通話費。
「用IDD打畀英國朋友個手機,叫佢用VoIP覆我,通話時間連響帶講,最多20零秒,計到盡都係收半分鐘錢!以往每分鐘收費約2元,再用6除開收費,𠵱家就響1秒都收近2元,所以通話費就貴咗好多。」
林先生認為收費方式不公道,且不滿ec電訊改動收費前沒有專函通知客戶。「淨喺月賬單嗰尾度,細細隻字寫每分鐘計,咁一直用開6秒計,邊會留意到改咗!」
轉收費屬商業決定
ec電訊函覆,自今年4月1日起,以IDD1507致電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及澳洲固網的長途電話收費,由每6秒作計算單位,改為以每分鐘計算,至6月16日起,致電所有國家或地區,也開始全面以每分鐘作為長途電話收費的計算單位,此純為商業決定。
因應新計費方式,該公司在生效期前,已透過賬單提示及於公司網站內通知客戶。本報轉介有關個案後,ec電訊承諾豁免林先生部份收費。
檔案編號:1004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