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代,玩過一個無聊的鬥厚面皮遊戲。甲乙丙三人在公眾場合,甲首先發聲,講一樣令人尷尬的事,然後乙說要說出同樣尷尬,而且要比甲說得響亮,接着輪到丙要說得比乙更大聲,周而復始,直到有人不敢續下去,就算輸了。
工聯會表演政治急轉彎,明明大力爭取的最低工資不獲特首垂青,卻以德報怨,投票支持對施政報告致謝。泛民立刻開腔狂轟,鄭家富直指陳婉嫻出賣工人利益,李卓人更趁機賣廣告,叫工聯會友認清工聯會的真面目,勸他們轉投到自己職工盟旗下。
工聯會如何弄至如斯田地?且交代一下背景資料。兩個最為人熟悉的工會,一個親中、一個疏中。疏中的叫職工盟,招牌人物是李卓人,活躍會員一兩千,不多,但聲響曝光多,早前李卓人遊行示威要求最低工資,扮麥當奸叔叔,嚇得小孩大哭,成為一時佳話。
親中的一個,叫工聯會,號稱有過十萬會員,但當中有不少水份。工聯會有財源上的支持,舉辦很多興趣班,聽說搞得不錯,價廉物美,是有效的宣傳方法。有位不是工人的朋友,慕名報名,就成為了會員。扣除水份會員,活躍的,大概有萬多人,比職工盟多出一截。
兩個工會,彼此是競爭對手。不少議題上,兩會方向一致,分別在於職工盟去得盡,而工聯會則通常到埋牙入肉之際,就會跟政府妥協,說有個爛橙,好過連橙都無。始終是要聽上面指示,怎能與政府不合?今次最低工資,備受注目,工聯會就着了道兒,給人對準這個罩門痛擊。
工聯會開腔,要趁曾特首連任拉票之際,大力爭取立法最低工資。職工盟也不執輸,高調爭取,態度強硬,更拉攏其他泛民黨派結盟,人多勢眾,誓要比工聯會叫得更響。雖然立場一致,但工聯會礙於身份,當然不能加盟,惟有講一句各有各做。明明是自己的議題,卻被泛民騎劫,工聯會身為工會,難以臨陣退縮,結果被迫入牆角。
最低工資問題多多,提升某些工人的工資的同時,卻會令最低下層勞工丟飯碗,社會根本未有共識要立法。結果施政報告說暫不立法,容後觀察。換轉以前,工聯會可以拿着「容後觀察」收貨,宣布勝利。但今次給泛民迫得緊了,泛民不收貨,工聯會又怎敢妥協?
施政報告一出,泛民即表示失望,聲言會反對致謝。工聯的陳婉嫻不敢怠慢,立刻激動狂轟特首,質問究竟有沒有把工人的生計放在眼內,更宣稱會還以顏色,不只會反對致謝,還煽動會員申領綜援,搞司法覆核云云。連串激烈反應,反超前了泛民,大聲了一格。
問題是工聯會又怎能造反,與政府對着幹?激情過後,始終要找個下台階。官員稍退一步,拋個水泡,把檢討提前一年,工聯會甘之如飴,立刻宣稱取得進展,自我恭喜一番。最終還是那句,有個爛橙,好過連橙都無。一轉向,李卓人等當然出來抽抽水,揶揄工聯會Cheap爆,陳婉嫻惟有「人在做,天在看」的哲學一番。
工聯會的罩門是決定權不在自己手,理論上為會員爭取,現實裏卻是仰看面色。其實遇上如此問題的又何止工聯會?小圈子特首,表面上是對港人負責,實際上權力並非來自市民,沒有民諭,自然多話柄。市民不是儍子,到底誰為誰服務,誰人的利益放在最前,心中有數。小圈子選出來的領袖,試問又如何強政勵治得來?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