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解碼 移植肝臟成功率逾九成

醫學解碼 移植肝臟成功率逾九成

肝臟移植是治療末期肝病如肝硬化、急性肝衰竭、早期肝癌而肝功能差、因意外引致肝臟嚴重受損等的最佳方法。自1991年至今,瑪麗醫院完成300多個肝臟移植手術,成功率逾90%,大多數病人在接受手術後,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惟病人必須長期服藥(如免疫抑制劑),同時需定期覆診,防止排斥。
移植肝臟的來源包括:腦死亡病人捐贈的肝臟,俗稱屍肝,以及活人捐出的部份肝臟,簡稱活體肝。本地的屍肝捐贈數字一向有限,一年平均只有約20宗,病人需輪候一年至三年,等候期間患者可能因病情惡化而生命受威脅。在瑪麗醫院等候肝臟移植的患者,有40%在等候期間死亡,在深切治療部等候緊急移植病人,少於10%得到屍肝捐贈。
從活人身上取出肝臟作移植的大小,取決於捐贈者與接受者的體形配對。手術後捐贈者體內剩餘肝臟,一般可於兩至三個月增生至原來大小,當中有兩成機會出現併發症,包括:傷口感染、出血膽漏,肺炎、中風及肝衰竭等。
資料來源:瑪麗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