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六大不和諧

中國社會六大不和諧

林和立

老毛說得好: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中共早已進入所謂經濟建設的和平時代,不再搞戰爭或階級鬥爭,胡溫更推出頗有儒家味道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保穩定」工程。但無論中央輿論說得多漂亮,背後的底蘊是:中共已穩坐江山,不會再考慮可能引致「翻船」的政治改革等大動作;「我黨國」只會給一些快熬不下去、馬上會造反的弱勢團體一些恩惠,以粉飾歌舞昇平的和諧假象。

當然,不能說上周公布洋洋萬言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無新意。例如胡溫當局間接承認因為分配不公與貪污腐敗等原因,社會已嚴重分化,而強有力的「特殊利益集團」在魚肉弱勢群體。所以《決定》提出要「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等,以維繫社會公平與公義。但基於以下六大原因,中國政治與社會和諧有限!

中共就是剝削集團

一、利益集團缺乏公平競爭的基礎與法規。大部份掠奪、剝削形式的強勢利益集團的幕後老闆正好是中共,或黨內各大貪污幫派。既然中共本身已異化為剝削集團,它沒有資格當平衡或協調各方利益的仲裁者。胡溫在上月把上海「一哥」陳良宇拿下,目的就是表明中央要打壓黨內「蛀蟲」分子,但中共自八十年代就大規模參與掠奪經濟與社會資源,實已積習難返。
二、農民等弱勢團體沒有「話語」權。《決定》的重點之一,是向弱勢社團保證政府會增加「社保」等福利措施。胡溫尤其保證「各級政府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與「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村的比重」。的確,農民在過去七、八年,光是土地被剝奪已損失上千億元。
但徹底扭轉農民與其他被欺凌群體的「結構性弱勢」,只有讓他們在權力機構,即黨政部門有發言權。目前農民無論在實權機構,例如黨的中委或政治局,或次一級的人大與政協的代表非常有限,在重大問題,如出賣或轉讓土地權等完全沒有話語權。

扼殺維權團體空間

三、政改原地踏步。利益集團公平競爭的目標只有通過政治改革才可達到;但黨內無論是「團派」或「上海幫」都視政改為洪水猛獸。無怪乎《決定》在政治改革方面,又一次開「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和「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等空頭支票。
四、扼殺公民社會與維權團體的協調功能。公民社會的發展往往是共產國家走向民主的先兆。也許就是這原因,導致中共對關心政治的非政府組織特別敏感,極盡打壓的能事。其實假如號稱「以人為本」的胡溫政權的包容度大一點的話,他們就該明白,關注弱勢社團的NGO其實對構建和諧社會起了極大作用,而這些維權組織大部份都沒有「反黨」意圖!

利用運動鞏固權力

五、以和諧為名,鞏固一黨專政為實。《決定》最荒謬的黨八股是「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共產黨自二十年代開始就派系鬥爭不絕,何來和諧?胡總口口聲聲說要「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無非是利用這政治運動鞏固權力,扔掉像上海幫那些「不和諧」、已走下坡的幫派!
六、為了「和諧」,「雙百」也不要了。為了像北京說的「建設和諧文化」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老百姓、尤其是知識分子最好不要唱反調或「添亂」,畢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結果,往往是「和中央不一致」。看來,第四代領導人還沒有吸收老毛搞「一言堂」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