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姐幾個月前戒吃紅肉,及後覺得面色蒼白、較易疲倦及頭暈,經血液測試後,發現原來患上了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是由於體內缺乏製造血紅蛋白所需要的鐵質而引起的,亦是最常見的貧血症之一,主要是因為飲食中缺乏鐵質或失血比正常情況多所引起的。
要有效改善情況,應從飲食開始。首先是增加鐵質的攝取,食物中的鐵質可分為原血紅鐵(HemeIron)及非原血紅鐵(Non-hemeIron)兩種。原血紅鐵的主要來源為肉類及魚類,非原血紅鐵則主要來自蔬菜、水果及穀物。原血紅鐵比非原血紅鐵較易吸收,兩者的吸收率分別為15-35%及3-8%。因此,大家應多選擇從肉類吸取鐵質,尤其以紅肉為主如牛肉、豬肉、鴕鳥肉及雞髀肉等。另外,植物性食物如西梅、紅腰豆及菠菜等則含較高非原血紅鐵。
再者,由於維他命C有助身體吸收鐵質多達2至4倍,因此,在進食蘊含豐富鐵質食物的同時,應多吃含維他命C豐富的食物如橙、奇異果、柚子及燈籠椒等,使鐵質吸收更為有效。
咖啡及茶阻鐵質吸收
大家在留意鐵質攝取的同時,亦應避免進食一些會影響鐵質吸收的食物或飲品。茶葉及咖啡含有單寧酸,它會與鐵質結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降低鐵質吸收率約50%,故在進食高鐵質食物後不宜立刻喝茶或咖啡。
一些加工食物多含防腐劑如EDTA,它亦會阻礙鐵質的吸收多達50%。EDTA多用於沙律醬、牛油、蛋黃醬、加工蔬菜、罐頭食物及汽水等。除單寧酸及EDTA外,草酸亦會阻礙鐵質的吸收,一些食物如茶、菠菜及果仁等也含高草酸成份。
因此,大家不妨參考以上方法,配合均衡及多元化的飲食,面色自然會變得紅潤及精神充沛,減少患缺鐵性貧血機會。
撰文: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 營養師周曉筠
www.mslhk.com
逢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