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eIPO點解唔盛行?

投資學堂:eIPO點解唔盛行?

昨日本欄提及愈來愈多銀行參與認購新股的融資活動,因為業務風險少但利潤高,所以近年銀行都着重這方面的服務。每逢有重要新股上市,銀行都會想盡辦法去找尋資金,去支持認購新股的融資服務。
銀行要多賺利息,便要有足夠資金去借給客戶,但新股的貸款日數往往只是幾天時間,由截止認購新股到上市日計算,很少會超過10日,根據銀行的一貫營運方式,便要找尋一些短期存款才行。但市面上又怎能找到這麼多的短期存款?存款時間又怎能剛好與新股招股時間配合?基於銀行存戶基礎又可不可以?但問題是部份銀行存戶也會把銀行內資金抽走拿去抽新股,那麼銀行可貸款項便會減少。在銀行同業市場拆借又可不可以?答案是原則上可以,但實際每間銀行都會為新股融資資金來源而煩惱,就算拆回來,息率又未必優惠。

未能平衡各銀行利益

究竟凍結的資金到了哪裏去?答案就是替新股收回表格及支票的收票行。通常申請股份的支票,會存入該收票銀行之內,那麼銀行的短期存款便上升。存款上升便有能力多貸款項出街,包括認購新股的孖展融資服務。如果讀者有留心市場發展的話,便會發覺那些收票行正是標榜新股融資服務的銀行。如果能預計在銀行分行收回來的支票金額,便可以相應把資金借出予新股融資,賺取息差,所以銀行都千方百計爭取作為新股收票行,以爭取更多新股融資的業務。
原則上新股集資凍結的資金,是屬於招股那間上市公司的,因此凍結資金愈多,那麼在凍結資金期間所賺取的利息,會成為上市公司的收入。至於上市公司把凍結的資金放在哪間銀行收取利息,便是在招股的前期由收票銀行與上市公司協定。
一貫市場的做法,就是在個別收票行所收回的支票,會存入那間銀行之內。但eIPO的方式收回來的資金放在哪間銀行,便是他們預先的協定,通常會把資金存放在主要收票銀行之中,因此其他銀行對eIPO並不熱衷是可以理解的。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

(小啓:譚紹興事忙,本欄由麥萃才教授暫代,11月7日回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