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我們失去牙齒後便要裝上義齒代替呢?要知道答案,就要知道牙齒的功用。
美觀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吧。試想想如果沒有了一顆門牙,你還會開顏地歡笑嗎?還是經常閉起嘴巴不讓朋友看到?沒有了牙齒你還不可咀嚼食物。大臼齒一般可以有幾百磅的咀嚼力,沒有了牙齒,牙肉便要承受那些力量,不能把食物磨碎。另外,牙齒也可以幫助發音,令說話講得清楚。
所以,失去了牙齒後若遇上上述問題,便要安裝義齒。義齒可分為活動式和固定式兩類。
真牙磨細存有風險
活動式義齒又稱為牙托,是一種可自由戴上和除下的假牙。它可以是由膠和合成金屬組合,或是由純膠做成。由於它是整副牙戴上,所以適合失去很多顆牙齒的人佩戴,多數長者都會有這類形的假牙。這類義齒的好處是價錢較廉宜,但承受咀嚼力不大。
固定式義齒是不可自由除下的假牙,它可以是牙橋或是種植齒。牙橋是利用在失去牙齒位置附近的真牙磨細作橋樁;把空位連上牙齒就成橋樑。
牙橋一般會用合金和瓷製造,質感和大小極似真牙。但要把牙齒磨細帶有風險,包括痠疼和對冷、熱食物敏感。
如果要裝上固定的義齒但又不想把牙齒磨小,便要安裝種植齒。種植齒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是現代的一種慣常牙科手術來代替牙橋。牙科醫生首先會把鈦金屬的支柱植入牙槽骨,經過數月的癒合,支柱便會牢固在牙槽骨中不會移動,接着便可裝上牙冠。種植齒不但可代替個別失去的牙齒,還可以作為橋樁,裝上固定式的牙橋或是活動式的牙托。
資料來源:牙科醫生馮醫生
逢周三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