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銀行(2888)執行董事南凱英突然接受新加坡《海峽時報》訪問,說不排除會收購新加坡的星展銀行,這很耐人尋味,為甚麼渣打會預先張揚,說有收購星展銀行的可能呢?
我相信這是新加坡政府有意讓新加坡人預先有個心理準備,因為星展銀行是新加坡最大的國企之一,新加坡政府全資擁有的淡馬錫控股持有星展銀行28%股權,星展銀行的實際控制者就是新加坡政府。年前,渣打銀行的最大股東邱德拔逝世後,他的後人把邱德拔手上的渣打股權全部賣給淡馬錫,因此,淡馬錫實際上也是渣打的最大單一股東,對渣打的發展當然有影響力。
數年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公開說,面對外資銀行的競爭,新加坡本地銀行必須尋求合併的機會,他說,新加坡市場最終只能容得下兩家本地銀行。以前,新加坡的確有許多銀行,但是,過去5年,出現了合併潮,吉寶銀行收購達利銀行,後來,吉寶銀行又為華僑銀行所收購。另一方面,大華銀行也收購了華聯銀行,星展銀行則收購郵政儲蓄銀行及香港的道亨銀行。
現在,新加坡本地銀行形成鼎足而三的局面,即國企星展銀行及民企的大華銀行與華僑銀行,李顯龍說只能剩下兩間銀行,三家如何合併成兩家?任何兩家合併,規模會遠遠超越不合併的第三家,使第三家出現經營困難,最終也併了進去。但相信這不是新加坡政府想看到的,大合併會造成壟斷、不思進取。
星洲銀行二分天下
如今,淡馬錫收購邱德拔生前持有的11%渣打股票後,淡馬錫同時成了渣打與星展的大股東,能促進兩家銀行合併,成為一家新加坡的巨無霸銀行,之後大華與華僑就會面對競爭困難而自我尋求合併機會,如此一來,李顯龍的預言就準確實現了。
十多年前,香港滙豐銀行與英國米特蘭銀行合併,股票市場沒人看好,滙控(005)股價大跌,只有我認為合併是絕對好事。除了自己盡力大量購買滙控股票外,也在報章上撰文向讀者推介我買滙控的理由。如今,滙控為我帶來一筆對我而言是相當可觀的財富。全球一體化,銀行規模愈大,競爭力會愈強,渣打若與星展合併絕對是好事,相信渣打、星展的股價都會上漲。還有,大華、華僑的股票也會跟着漲,因為渣打與星展一旦合併,大華與華僑合併的日子就不遠了。現在,你不妨先買渣打股票,再到新加坡旅遊,順道開個股票戶口,也買入在新加坡上市的星展、大華及華僑的股票。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