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子選舉惹的禍

小圈子選舉惹的禍

吳志森時事評論員

反吸煙條例拉扯經年,終於得到通過。煙草這種商品,在任何社會,從來都非常政治,煙商財力雄厚,在政商二界,甚至非政府組織都有很大影響力。每次法例改動,都想方設法拖其後腿,減少法律的效用,把法例推向自己有利的方向來,這是他們的慣技。這次修例,也沒有例外,到處都可看到煙商的身影。

疑與政策買票有關

法例通過了,是嚴是寬還有爭論。室內工作間由可以吸煙到全面禁煙,可算是個突破。雖然部份娛樂場所要到二○○九年才實施,有欠理想,但最多人光顧的食肆和卡拉OK等,已不再拖延,兩個多月後,客人就可以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下進膳娛樂,已經可說功德無量了。唯一的敗筆,是突然殺出的煙房建議。
煙房建議從何而來,實在啓人疑竇。立法會議員翻其舊賬,一年內官員起碼先後三次否決煙房之議,而且全部都已記錄在案。周一嶽局長亦在傳媒面前說過類似的話,說不會考慮煙房的建議。
重提煙房之議,議員輿論嘩然,官員拚命解釋,說此煙房不同彼煙房。前者是進食娛樂同時抽煙,兼有員工侍候,政府早已否決,現在要研究的,是純吸煙的煙房,要到打烊下班,客人走了,員工才會入內清理。此種辯解甚為牽強,技術上是否可行,仍是未知之數;即使可行,成本肯定高昂,非一般小商戶可以承受。屆時大集團設置煙房,小店卻負擔不來,造成不公平競爭,肯定掀起波瀾,沒完沒了。
凡是有爭議的政策,都必定經過醞釀諮詢,鮮有突然推出,把人殺個措手不及。香港政治不民主,政府缺乏認受性,諮詢政治成為得到民意認可的不二法門。但今次煙房政策大轉彎,違反了過往行之有效的管治規則,特首選舉在即,無法不令人聯想到與政策買票有關。
選舉委員會只有八百人,誰當特首操縱在這幫小圈子手裏。八百人來自不同界別,如何產生,五花八門:有公司票,有團體票,有推舉,有協商,一人一票產生的只佔少數。當中講數協調,枱底交易,利益輸送的情況極之頻繁。在關鍵時刻,合縱連橫,聯手向特首候選人提出要求,在嚴峻的形勢面前,很難不低頭就範。八百人小圈子雖說代表社會各界,但商界的影響力橫跨政界學界甚至非政府組織,政策向商界嚴重傾斜,是結構問題,與制度有關。

顯然為了討好商界

重提煙房之議,顯然是討好商界的結果,能否真正實行雖未可知,但選舉委員會即將在年底產生,提出用兩年時間研究煙房,給業界一個希望,投挑報李,推舉為他們爭取利益的代表進入選委會,一票就是一票,對特首的選情,有重大影響。
這種幕後交易,外人永遠無法掌握證據,因為全部在黑箱進行,令人有無限大的想像空間,無法阻止別人有這樣或那樣的猜想。小圈子選舉一天不改,猜疑和指控永遠無法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