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HIT人物:看見維港直呼:Terrible!

至HIT人物:看見維港直呼:Terrible!

昨天的維港上空又是灰濛濛一片,從君悅酒店30樓會議室的落地玻璃看出去,珍古德博士直呼:「Terrible!」(恐怖)眼前的國際知名黑猩猩研究專家已是六度來港演講訪問,但她仍驚訝於這個城市對污染的漠視,對自然的無知。
珍古德很小很小的時候已極愛動物,曾經因為躲在雞舍看母雞下蛋,失蹤了幾小時,害大人們擔心一場。所以,當她聽到同事說香港有些小朋友連蝴蝶都怕,她有點擔心,卻也讓她更堅持繼續每年平均320日周遊列國的生活,跟幼稚園至大學的年輕一代,分享她的保育理念。「我不是要他們跟蚯蚓和蟑螂玩耍,但可以認識牠們。看見一條蛇,也應該尊重牠的生命。」
26歲那年,她跑到東非坦桑尼亞湖邊森林,開始長達數十載的黑猩猩研究工作。沒經過學院派訓練的珍古德視每隻黑猩猩是有性格有情感的生命,做研究記錄時從不用數字代號,卻為牠們各自起名字;為報章撰稿,編輯把稿件退回,要她將文中的每個he或she改為it,她堅持不改,最後文章還是按她的意思登了出來。
最初黑猩猩都怕她,後來把她當成同類。她觀察到黑猩猩不但會使用工具,更會製造工具,例如用拔去樹葉的樹枝去釣白蟻來吃,這個發現改寫了人類是「唯一會製造工具的生物」的定義。她的研究紀錄也讓我們認識到,這些生物跟人類一樣有貪嗔癡愛,恩怨情仇。

接受訪問不開燈

珍古德後來在劍橋大學取得博士的學術資歷,她的故事也成為傳奇。但她突然驚覺,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原來要從人着手。「黑猩猩居住的森林被大量砍伐,是因為中國等國家發展,需要大量木材。」她明白因為貧窮,一些人為求生計破壞環境,因此她利用自己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開展了不但是生態保育的計劃,還有扶貧、愛滋病等人道工作,又透過「根與芽」計劃在世界各地召募年輕人加入這個隊伍。
珍古德今早會跟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到濕地公園參觀。對於香港的污染問題,她認為港府剛公布的環保措施方向正確,但還是不夠多不夠快,風力發電、綠色屋頂等都是可以研究的方案。但她寄語香港人,不應只怪政府,要從自己生活的小改變出發,停車熄匙、不光顧不環保企業,個人也可以促使企業和政治人物為利潤為選票,推動環保。
訪問期間會議室一直很暗,到了訪問尾聲記者才明白,原來珍古德一直沒有開燈,因為可以省點能源。
採訪:陳沛敏 攝影:馬泉崇

珍古德26歲到東非坦桑尼亞,展開歷時數十載的黑猩猩研究。JaneGoodallInstitute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