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就是空氣污染。簡直到了不能生存的地步。」北京日益惡化的空氣污染問題,不但影響當地民生,更令外界一直擔心兩年後的北京奧運會可否在藍色的天空下進行。有見及此,北京將連同周邊的省市,如山西、天津、河北和內蒙古,成立奧運會空氣質量保障協調組,希望透過跨區域合作,可以達到「綠色奧運」的目標。
港人:空氣差如世界末日
在北京工作了4年的港人施先生,每次往返兩地都強烈地感受到京港空氣質素的差異︰「香港空氣不好大家都知道,但如果說香港的空氣令人覺得無法接受,那麼北京就根本無法生存。」北京為迎接奧運,幾乎全市都在大興土木,到處沙塵滾滾。施先生每日上下班,須經過挖了一道道深溝的街道,他說不用等到沙塵暴天氣,只要風吹得大點,即可感受到沙粒打在臉上︰「只要在街上走15分鐘,就會感到肺部很不舒服。而且能見度相當低,100米以外的景物完全看不清,走在街上感覺好像世界末日似的。」
為進一步解決北京的空氣污染問題,國家環保總局周一稱,北京將連同周邊的四個省市,成立協調小組,進行跨區域合作。協調組的工作包括,成立污染源監管體系、污染源排放數據通報、空氣監測數據通報、預警通報信息共享、反饋機制及省區市間空氣污染防控聯席會議等。在奧運期間,除北京外,周邊省區市亦需採取臨時性的控制措施。
學者憂難長遠解決污染
本港科技大學海岸及大氣研究所研究員劉啓漢,認為當局有關措施可發揮到一定作用,更可為內地有關環保措施起到最佳示範作用。但他同時擔心,該類措施除起到短暫性作用外,能否作為解決空氣污染的長久方案。而廣州中山大學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鄭天祥則稱,目前北京空氣污染最大的源頭來自全市260多萬輛車。但面對汽車業在內地剛起步,有關需求龐大,當局會否因環保而捨棄巨大的經濟利益,則成疑問。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