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從A貨學券看「官商勾結」 - 宋漢生

蘋果批:從A貨學券看「官商勾結」 - 宋漢生

A貨學券出爐以後,各方齊齊聲討,聲音之齊整澎湃,大概曾特首也始料不及。最大的問題是:一個原本旨在分擔家長負擔的政策,為何會反過來限制家長替子女選擇的自由?
李局長急忙解畫,天天新款,越解越精采,其中的一個藉口,是如果不懲罰揀私校的家長,民粹議員就會借機做騷,硬屈局長官商勾結。要知風頭火勢,官商勾結榮登第一大忌,一不小心燒上身,後果堪虞。惟有退而求其次,犧牲私校家長。這樣說來,李局長其實是迫不得已,眼見學券慘變A貨,自己也是受害人,要怪,就怪那些事事為選票的民選議員好了。
且不談李局長是否迫不得已。津貼家長送子女上學是官商勾結?奇怪程度,猶如說發綜援是利益輸送一樣。事實上,幾乎所有津貼,都一定會有商戶因此受惠。就以生果金為例:
你需要金錢上的幫助,合資格的話,可以領生果金,政府就從公帑中,抽一些發給你。你拿了錢,當然是去用,否則拿來作甚?可能是買生果、買果汁、買香口膠。怎樣用,是你的抉擇,政府不管,金額有限,你要是拿去賭波,輸清了,是閣下的問題。你拿着生果金,最終都會購物,當然會令商戶多做生意。難道這又算是官商勾結?

很明顯,不是每當有商戶受惠,就是官商勾結,否則綜援等等就要通通砍掉,或指定申領人要到官營的店舖買東西。重點是,出來的效果,是否有效幫助有需要的人。只要幫得上,有選擇的自由,最終哪家商戶受惠,既無可預計,也不重要。
甚麼才是官商勾結?舉個例,一間公司,因某官僚的關係,補地價金額比正常少,當然是有商榷之處。另一集團,在政府配合之下,不依既定程序獲得批地,自然惹人猜疑。又或者,特首為大力鼓勵生育,資助適齡人士每人一年一萬元買「偉哥」,用公帑扯高偉哥的銷路,市民則會質疑,有這樣的需要嗎?要是派生果金,不派現金,改派麥當勞券,沒得選擇,即夾硬以官僚的意志,把公帑轉到某商戶的口袋中,當然有問題了。
資助家長,指定用於學前教育,是否官商勾結?第一、學前教育的就讀率本來已經非常高,資助不會把需求提升得多。反而家長得了津貼,可能會把省下的學費用於課外活動等等,這麼一來,多做生意的,未必是幼園業。第二、政策針對的受益人是家長,只要家長在不影響選擇之下,支出得到幫補,就是成功,至於哪家學校得到垂青,則屬政府管轄以外的事。第三、學校眾多,只要家長有選擇權,官僚不得干預,則資源流向哪家幼稚園,官商不容易勾結得來。
推行真貨學券,跟本說不上是官商勾結。李局長辯稱恐怕給議員上綱上線,這些如果當初的事,無人敢說會否發生。但李局長是否真的因為避嫌而排擠私校?看看局長對私校的諸多憤怒不滿,還一早體貼地跟稅局安排好幼園由私立變牟利的安排,說不是儲心收編趕絕私校,難以服眾。
其實,把控制權伸展至學前教育,政府已想了多時。有理由相信,新政明是學券,暗是管制。這兩個目標互相背道而馳,勉強結合,當然不倫不類,慘變A貨。李局長至今不肯讓步,最後大有可能是納稅人付錢,來贊助政府限制市民的選擇。世事有時就是這麼黑色幽默。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