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網上選舉指南 影響美選情<br>Google想當造王者

推網上選舉指南 影響美選情
Google想當造王者

互聯網搜尋器一哥Google的股價屢創新高,收購了YouTube,成為全球一股勢不可當的經濟力量後,現時更企圖由虛擬世界走進現實世界,搜尋政治影響力。Google除了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PAC),還推出美國中期選舉指南,透過捐款和旗下搜尋器來發揮政治影響力,令人揣測Google此舉是要展示政治實力,成為大西洋兩岸的「造王者」。

Google是當前冒起得最快和最凌厲的科網公司,但政治影響力卻只是初哥,大大落後於其他對手。為了保護既得利益,Google上月底向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註冊成立GoogleNetPAC。
成立PAC是Google染指政治的大動作,令它可向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作出企業政治捐獻。Google強調此舉是要支持那些贊成網絡中立政策的政客,從而影響政府未來的網絡政策,確保互聯網是資訊、通訊和創意的自由平台。

Google捐款多流向民主黨

民主黨籍前副總統戈爾(AlGore)是Google的高層顧問,Google一年前在華盛頓成立辦公室,最近更委任了政治圈子中一些要人,如喬治布殊政府的前立法聯絡員布朗(JamieBrown)、上屆喬治布殊助選團法律顧問金斯伯格(BenGinsberg)入GoogleNetPAC,政治觀察家已嗅到Google絕不會滿足於網絡中立,認為它有意要做影響誰當政壇領袖的幕後造王者(King-maker)。
Google指,NetPAC向兩名民主黨議員和三名共和黨議員各自捐了1,000美元(7,800港元),以示Google沒有政治傾向。但根據過去兩年資料顯示,Google的145宗政治捐獻,除了4宗外,全部都是捐給民主黨和左派的MoveOn.org,若以此作為指標,觀察家相信,Google染指政治後,捐款大多會捐給民主黨。
除了捐款外,Google前天推出的GoogleEarthElectionGuide,是為GoogleEarth功能增值,增加選舉指南,向選民提供全國435個社區的候選人、選民登記和競選財源等資料。觀察家指,Google一直公開支持民主黨,令人擔心它會否在搜尋數據方面故意偏袒民主黨。

尋求英政壇影響力

Google還要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國,尋求政治影響力。Google主席施密特(EricSchmidt)本月初與英國首相貝理雅(TonyBlair)會面,就網絡問題進行磋商,翌日就出席保守黨大會。
Google早在去年底僱用了公關公司Portland創辦人惠茨通(RachelWhetstone)做歐洲通訊和公關主管。惠茨通是英國保守黨前黨魁夏偉明(MichaelHoward)的前政治秘書,也是現時保守黨黨魁卡梅倫(DavidCameron)長子的教母。Portland的主管亞倫(TimAllan),卻是貝理雅的前新聞主管坎貝爾(AlastairCampbell)的副手,反映Google在英國是左右逢源,要到最後階段才押寶,尋求更大利益。
英國《衞報》/美國《信使報》

Google還對英國政壇左右逢源,去年僱用了惠茨通做歐洲的公關主管,她是英國保守黨黨魁卡梅倫(圖)長子的教母。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