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見陸叔為文,講及炒樓不如炒股,筆者深表認同。炒樓與炒股最大的分別在於變現能力,當市況一逆轉之時,股票可以隨時跳車,但樓市就必然扮蟹,而且股市更有期指作為對沖工具,較具靈活性。
最近收看有線電視的「樓盤傳真」節目,當中的「業主自讓盤」環節,是一個由業主自己推介出售單位的環節。其中最令筆者覺得有趣的是,節目會訪問業主的入市經過,而在近數集的業主,在入市買樓的過程,都是頗為近似的,就是在認購樓花之時,都是在等了很久,跟着不斷收到差不多賣晒訊息的情況下,就不假思索,輕易作出入市決定。言語間,似乎是因為驚買不到,便求其入市。
這就是商業社會促銷技巧的最佳例子,古語有云:「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只要製造了「虛冚」的氣氛,買家自會容易被混淆視聽,思維被掩蓋了。
港股即將上演大龍鳳
用諸股市,道理也是一樣,市場的氣氛愈熾熱,情緒愈一面倒,理智的分析便拋諸腦後,忠言自會逆耳。投資心理最大的錯處在於受氣氛所感染,而作出輕率的決定,在衍生工具及對沖基金充斥的港股市場,更容易出現類似上述例子的氣氛景象。
就以昨日的港股為例,當大家見到前晚美股大升114點,便有不少投資者認為昨日的港股必然大挾,甚或挑戰歷史新高。其實只要細心分析,便知美股之升主要是因為沃爾瑪及通用兩股有利好消息而已,而港股則在未平倉合約大減,以及轉倉活動的進行等兩個因素影響之下,動力不足。
工行(1398)上市在即,市場一面倒看好其股價表現,以及認為大市會在當天挾高結算。筆者覺得此想法未必正確,因為睇番期權之盤路,18000C及18200C之未平倉合約仍各有6000多張,似乎要在此水平之上結算之機會較細。在策略上仍是一貫的看法,減磅持現金,等破位追沽。
油價及金價經過一輪沽售之下,又再靠穩,相信已完成尋底。特別是油價,在油組國宣布減產後,略作反彈後便急跌,市場的理由為投資者不相信油組國能夠減產,這明顯是牽強的藉口。減產絕不困難,外人又如何能夠話油組國不能做到。筆者覺得這純是最後殺倉的藉口,總之就將油價插到你驚,令你驚到不敢買為止。這同近期股市一樣,掃到你不敢沽為止,正如王冠一王Sir話齋,「大龍鳳」快將出現,是龍是蛇自有分曉。
沈振盈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