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身故新寡欠骨灰龕費

丈夫身故新寡欠骨灰龕費

過去一段不愉快的婚姻經歷,令阿萍對婚姻存有恐懼。直至三年前,一次偶然機會與張伯認識,她再嘗被疼愛滋味,並譜出一段忘年戀。可惜快樂日子並不長久,本月初張伯不幸離世,在港無親無故的她獨力籌辦丈夫身後事,卻因無力支付骨灰龕費用,惆悵不已。
來自內地的阿萍現年34歲,三年前在港認識當時79歲的張伯,二人一見如故,十分投契。張伯對阿萍疼愛有加,兩人未幾即決定結婚,共同生活。阿萍坦言與前夫曾有一段痛苦生活,故對婚姻產生抗拒,本來不打算再婚,但得到張伯寵愛,才不理別人閒言閒語,與自己年齡相差數十載的老人結為夫婦。

房署收回公屋單位

婚後阿萍申請雙程證來港照顧張伯,兩人只靠張伯每月約3,000元的綜援金過活,但認為心靈滿足遠較物質享受重要,故即使生活再苦,阿萍也未曾埋怨半句﹕「雖然嗰陣我哋冇錢出街,多數都喺樓下公園傾吓偈,但最少比以前開心。」
10月初阿萍返內地續領雙程證期間,獲悉丈夫在公園暈倒送院,她隨即趕回香港,然而一星期後張伯已撒手人寰。縱使事出突然,無法接受事實的阿萍仍要強忍傷痛,為亡夫辦理後事。怎料傷痛仍未撫平,她接獲房署通知,因丈夫已去世,故必須收回其公屋單位,無處容身的阿萍只好暫居友人家中。「其實我都想返鄉下,但佢啲後事仲未做完,我走都走得唔安樂。」
由於社署只發放約10,000元的殮葬費津貼,僅夠辦理殮葬儀式,阿萍尚欠5,000多元的骨灰龕費用無力支付,惟有硬着頭皮向本報求助。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得知阿萍情況,即安排款項直接為張伯支付骨灰龕費用,讓他早日入土為安,阿萍十分感激基金協助。
捐款編號﹕C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