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陳良宇之後,另一名部級高官、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本月中旬又被免職。免職原因在一周後才公布,說是「有關部門在調查上海社保資金案過程中,發現邱曉華嚴重違紀。」
怎麼違紀呢?正如陳良宇案一樣,至今仍未見公布。只是新華網說,邱曉華被查處,「再次彰顯了中央反腐的堅強決心。」暗示邱也涉及貪污腐敗了。
由於資料的缺乏,我們不清楚陳良宇與邱曉華是怎麼貪污,如何腐敗的。按說以這二人在中共黨政系統長期磨練的經歷,公然撈錢的可能性應不大,多半只是間接地通過關係向自己親友輸送利益,而且估計其手段都是在表面上「合法」的。讀了據稱來源自「新華社內參部」的《陳良宇言論選編》,萬多字的言論,基本的指向,是針對胡溫的宏觀調控、平衡發展、和平崛起、和諧社會等論調提出不同意見,並沒有任何言論為自己的「貪腐」自辯,可見陳良宇出問題的要害是與胡溫唱不同調,至於貪腐則是任何一個高官被追究起來恐怕都跑不掉的「罪行」。
邱曉華今年三月才當上國家統計局局長,而他自出道以來,已在統計局工作了二十四年。統計局,是對各類經濟、社會、文化情況進行統計與分析,既不管人,也不理財,不是通常意義的「實權部門」。內地也有人稱統計局是「清水衙門」,意思是沒甚麼油水可撈。這樣的「清水衙門」也沾上腐敗,那只能說明中國官僚體系之腐敗已無孔不入,要不然就是內地網民為他喊出的寃枉與悲哀了。
無獨有偶,邱曉華也是在一些國家政策的取向上,公開表露過與胡溫有不同意見。其一是關於宏觀調控,今年七月,胡錦濤在一次座談會上提出「要切實控制固定投資規模。」八月,邱曉華在《人民日報》主辦的《人民論壇》上撰文則表示,「從深層次看,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才是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他顯然不認同胡溫所認定的現時「投資增長高企造成中國經濟過熱」的看法。到了九月,在國務院新聞辦的發布會上,邱曉華又公開表示,圍繞固定資產投資的宏觀調控「應告一段落」,「已經見到積極成效,現在要抓好落實,不需要甚麼新措施」。這顯然與胡溫提出要繼續調控唱反調。
胡溫上台以後,就一直為了環境污染問題,要求國家統計局推出「綠色GDP」的統計。所謂「綠色GDP」,就是將每年的經濟成長率,減去因發展經濟而污染環境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才得出GDP的實際數字。但這種計算方式,耗了兩年時間也未能成事。去年五月舉行的一次「經濟高峯論壇」上,前任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公開表示,「我們有必要計算綠色GDP嗎?」李德水認為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要對綠色GDP作出完整核算。李德水今年三月丟官,換上邱曉華。
今年九月,《中國二○○四年綠色GDP》公布了。研究結果表明,二○○四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是五千一百一十八億元,佔當年GDP百分之三.○五。不過,當天負責發布「綠色GDP」統計數字的,是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而不是統計局長邱曉華。邱曉華甚至公開說,計算綠色GDP「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在理論上和實際操作上都存在很多困難。」
從各種迹象來看,陳良宇與邱曉華的「嚴重違紀」,很可能是違反了「下級服從上級」這一條中共專權政治的鐵的紀律。貪腐縱有,也不是查處他們的主要的或內在的原因。至於說邱曉華也包養了一個情婦在上海,那恐怕更會給外界形成一個「所有高官皆如此」的印象了。對老百姓來說,這種道德標籤與人民的福祉又有甚麼相干呢?
逢周二、四、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