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南分區至整個西岸,德州獨領風騷!近4年的西岸冠軍更3次來自德州,說「得德州者得西岸」絕不為過!今季的德州霸主料再成「雙馬」──馬刺及小馬之爭。到底哪匹「馬」較強?我們放棄沉悶的實力分析,嘗試從商業角度解構兩隊的質素,發現小馬更勝一籌。文:深籃
1.成本效益 小馬勝
大家可能以為有叠水班主古賓大開水喉的小馬,肯定較作風審慎的馬刺大使好多。然而,小馬去季總軍費為6,827萬美元(約5億3千多萬港元),開支為聯盟第3高,但馬刺卻高達7,968萬美元(約6億2千多萬港元),居第2位,僅次於紐約人。小馬上季共獲得60場常規賽勝利,即平均每場勝利成本約114萬美元;馬刺上季得63勝,每場成本需126萬美元,可見在成本效益上小馬更精明。
一向成本控制甚嚴的馬刺,上季突然「使大咗」,全因從小馬手上買入超貴貨──年薪達1,861萬美元的芬尼,而小馬則慶幸省下一大筆開支。由於芬尼的合約要到今季後才屆滿,馬刺被迫要繼續捱貴貨;相反,小馬今季「飛甩」了剛約滿的前鋒雲漢,又可省下1,570萬美元,古賓果然數口精!
2.球隊形象 馬刺勝
今時今日,要成為一支成功的職業球隊,除了實力外,還要搞好球迷和當地社區的關係,即企業的公關工作,才能贏得球迷和輿論的愛戴和支持,而馬刺堪稱NBA中的PR典範。
馬刺球員、教職員平均每季出席超過1,000項社區公益活動;「馬刺基金」每年捐贈善款、禮物或門票等予當地近1,700個慈善團體;旗下球員也自發主辦不同的慈善活動,如鄧肯每年都辦慈善保齡球和高爾夫球賽籌款。另外,自02年遷往可容納近2萬觀眾的SBC中心後,馬刺每場主場比賽均座無虛席。難怪過去3年,馬刺曾兩度被《ESPN》雜誌選為全美四大職業聯盟的最佳球會,而小馬卻10強不入。
3.管理能力 小馬勝
兩隊的管理層皆屬一流,只要看看他們近年彪炳戰績即一清二楚。兩隊都紀律嚴明,旗下球員亦絕少鬧不和或惹上官非;在選拔人才方面亦能眼光獨到,如馬刺先後羅致了鄧肯、柏加及真路比利等猛將;而小馬亦先後得奴域斯基、尼殊、祖舒侯活及廸雲夏里斯等人才。
然而,論升值或賺錢能力,小馬班主古賓無出其右;自他在00年以2億8千萬美元(約22億港元)收購小馬後,該隊的市值由00年的1億6千7百萬美元,急升至去年的逾4億美元,5年間市值上漲了近2.5倍,成為了現時NBA中第5支最值錢的球會,投資者肯定笑逐顏開。反觀,同期兩奪NBA總冠軍的馬刺,市值由1億9千萬升至3億5千萬美元,升幅約1.9倍,市值現列聯盟第1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