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麥粉 - 吳靄儀

粗麥粉 - 吳靄儀

介紹「中東春雞」一文刊出之後,有讀者來電郵問我什麼是釀春雞的「粗麥粉」,是不是麥片?還是麵粉?老實說,我雖然看過吃過「粗麥粉」和知道這是很普遍流行的食品,在做這款春雞之前,卻從來沒有深究過它是什麼。以形狀來說,它就是像米飯而更小粒、鮮黃色的東西,往往混合了牛油、果仁、葡提子亁等物,堆在大盤子裏,有時旁邊有羊肉、燜雞或蔬菜伴着同吃,顏色鮮麗,甚有「天方夜譚」故事的色彩。Couscous(「粗麥粉」)其實是一種食制多於食物,好像我們說「火鍋」、「冷麵」,實際上是吃的方法。
扯得遠了。為答讀者來函,我翻查了手邊的書,發現"Couscous"一詞源自阿拉伯文,「粗麥粉」這個譯名其實頗誤導人,不如音譯為「谷斯谷斯」。原來的傳統製法是一邊以鹽水噴在麵粉上,一邊不斷以手指揉搓,使它形成小顆小顆的粒狀,是為couscous──揉成「粗」粒的「麥」製麵「粉」。烹飪這種「谷斯谷斯」的方法是蒸;先浸水數分鐘發軟,然後上蒸鍋蒸熟。蒸熟之後,再與其他材料拌和,可以配以魚、肉、蔬菜上碟,也可以單吃。如果用黃銅淺身圓盤,那就極富阿拉伯色彩了。
查清楚之後,與其說是「中東」春雞,毋寧說「北非春雞」,因為發源地是北非的摩洛哥,摩洛哥人統治西班牙數百年,「谷斯谷斯」成了歐洲食譜的一部分,很多時在西餐廳可以吃到。自製「谷斯谷斯」當然不用從鹽水灑麵粉做起,超市有盒裝或袋裝的「谷斯谷斯」亁粒出售,「快熟」的一種,甚至不必浸軟,直接傾入煮沸的清湯或水中再煮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