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西九期票 還是空頭支票? - 謝毅

蘋果批:西九期票 還是空頭支票? - 謝毅

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發出一張期票,聲稱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會重新上馬,詳細計劃會在明年初公布,要我們拭目以待。不是要潑特首冷水,只是西九計劃錯綜複雜,牽涉的利益團體屈指難數,個個都要伸手撈一把,政府處理不當,自然會順得哥情失嫂意,到時期票開無法兌現,變成空頭支票,民望勢必再插水。
前車可鑑。想當年,西九計劃是前特首董建華一手炮製的「文化假大空」,要把香港發展成「亞洲的文化藝術中心」。可惜天公不造美,一場金融風暴令政府陷入空前的財政危機;五行欠水,只好打地產商的主意,以土地換取資金,因而有所謂單一招標的建議。殊不知建議一出爐,全港嘩然,官商勾結之聲此起彼落,連賭王何鴻燊也看不過眼,站出來破口大罵;而文化界則擔心西九計劃最終淪為純粹的地產項目,一如數碼港,成為國際笑話。
政府見勢色不對,立刻補鑊,提出新建議,卻矯枉過正;取消單一招標,入標財團要跟其他發展商分甘同味,又要預先繳付三百億元定金,作為日後的營運開支;連同興建博物館、表演場地及天幕等費用,總數超過四百億元。財團見貨不對辦,當然縮沙,西九計劃亦因而胎死腹中。西九落得如此下場,可以怪誰?原本地產界跟文化界河水不犯井水,大家相安無事。現在政府忽然藝術,要搞「文化大躍進」,無可避免要拉攏兩大勢力。雙方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而互相角力,霸佔地盤,爭奪資源,而政府則夾在中間,兩面不討好,說得難聽一點,是自作自受,與人無尤。

就算撇除壓力團體的指手畫腳不論,西九的將來也不見得明朗。可不是嗎?如此龐大的一個計劃,由籌劃到完成不可能一朝一夕。而時間愈長,變數愈多;今日看似合宜的政策,難保他日不會過時,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就好似經濟低迷時,以一點點「利益輸送」來換取大財團的支持或許是無可厚非。但經濟好轉後,若不改弦易轍,則難免予人官商勾結之嫌。現在特首承諾政府會重新研究西九的發展,但誰能保證可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西九的拖拖拉拉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與西九相鄰的東九,其發展計劃不也是一拖經年嗎?還記得大教授張五常提及過的一件往事。話說在港英時期,大教授與當時因為主張興建新機場而碰得一鼻子灰的前財政司翟克誠共晉午餐。其間他問:「啟德機場空置出來的土地,其市值可以支付新機場的建造費用嗎?」翟克誠回應道:「好幾倍。」大教授說:「那就興建新機場吧。」翟克誠見難得遇到知音,十分高興,大有相逢恨晚之歎。但他發夢也沒有想到,啟德機場空置出來的土地竟然一直空置到今天。背後的原因大家心照,不提也罷。
是的,西九也好,東九也好,在一眾壓力團體的角力下,最後亦殊途同歸,雙雙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歸根究柢,皆因政府好大喜功,要大幹特幹,令事情變得複雜化,結果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最後又要推倒重來,白白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這又何苦呢?
樂觀一點看,西九能夠重新上馬當然是一件好事,起碼好過讓它繼續荒廢下去;再樂觀一點看,今次若能馬到功成,特首民望勢必三級跳,政治上當然博得過,但要發展文化藝術,西九又是否可行呢?留待下篇續談。
(二之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