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股市過去3年共升345%,現正處於歷史高位,各位手上的印度基金,到底應該沽出套利,還是繼續持有?
多數國際投資銀行此際都叫減持印股。印度Sensex指數成份股往績PE24倍,預期PE19倍,人人都說貴。不過我覺得很多人仍持有印股,對其「結構性增長」概念充滿憧憬,故此印股即使是個泡沫,也沒有這麼快爆破。
印度經濟飛得很高,高得可能危及投資者的安全,但決策者似乎並不急於着陸。印度的經濟數據實在好,截至今年6月30日計,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對上12季的平均數和中間數,都是8.4%左右,而今年第2季的數字是8.9%,高於預期。如此3年每季不斷的高增長,我還是頭一次見,但分析員大都相信,印度央行本月底宣布其季度貨幣政策時,不會加息冷卻經濟。
10年期印度政府債券孳息率今年7月見過8.4厘近5年新高後,已跌了3/4厘,多家投資銀行預測,孳息在未來一年至一年半會繼續下跌,但經濟卻不會減弱。
這種情況,跟發達國家的大不相同。在發達國家,當經濟出現強勁增長時,意味通脹將會加速,利率和債券孳息隨即上升。
不少經濟專家認為,印度社會正處於由貧入富階段,但適用於發達國家的傳統智慧,未必適用於印度。3年前印度的GDP才不過6%左右,現在是超過8%,只要能維持這個增長率而通脹沒有加劇,投資者就可以繼續享受歡樂時光,當政者亦可以放大假。
印股基金仍可持有
可是實情是否如此?印度能否維持8%增長而不會令通脹惡化?這種美好情況已在一些東亞國家出現,包括中國,這些國家正處於「人口分紅期」,即勞動人口佔人口的比例大增,因而拉高國家的儲蓄和投資比率。不過,印度看來尚未到達此階段,過去3年的高增長,是因為該國正處於經濟循環周期的高峯,加以拙劣的政策令經濟過份擴張。
我所指的拙劣政策,是整體過寬的貨幣政策和不夠嚴謹的財政政策,這些政策令經濟過份擴張,飛了上太空,當經濟一旦回歸地球,猛力撞擊的機會將大過軟着陸。要避免這個惡果,當局必須壓抑通脹,通脹表面沒有惡化,只因官方數字沒有顯現出來──批發物價指數目前還不足5%,遠低於2004年8月的8.7%。近期油價回落,對紓緩通脹沒有甚麼幫助,因為印度政府早就不容油價上升的成本全數轉嫁消費者。
貨幣政策過寬,令貨幣供應大增,在通脹問題而言,是更大的隱憂。同樣地,政府的開支亦應作出較大的收縮。
印度央行可能暫時會維持利率不變,讓上次的加息(1/4厘)多些時間發揮作用。不過,更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嚇一嚇債市,教投資者不要過份樂觀。印度明年需要着陸,央行現在強硬些,投資者將來會好過些。各位手上的印度股票基金,暫時還可以繼續持有。
[email protected]
(本欄隔周逢星期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