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些幸運的推介,有傳媒朋友稱筆者為細價股專家,但最近一年半載,推介細價股的例子已絕無僅有,這個稱號及形象實在愧不敢當。
減少推介,並不是欠缺心水,大勢所趨,炒大價股的備兌證更加方便快捷,回報又高。像上周的港交所(388),看中正股會突破,雖然只是升3%左右,炒輪已經大豐收。半收山少推介的理由,是愈來愈明白散戶欠缺耐性,在近期升市中問題尤其嚴重,要朝種樹晚𠝹板,對細價股而言是不可能的任務。
沒有在傳媒推介,但會有一些客戶抄功課,和朋友偶爾來電迫供,看中沒有額外酬勞,看錯卻有連環奪命追魂call纏繞。筆者工作原本已極忙,這種無償負擔實在不勝負荷,所以守口如瓶,收埋自己賭是最佳處理方法。客戶抄功課出事的話,就請不要再明目張膽找筆者心理輔導。
其實細價股仍有投資價值,尤其是在目前的市況。正如2000年的時候,科網股火熱,國企股無人問津一樣。舉個例子,當年曾經在1元買過已經私有化的鎮海鍊化,無人地帶才有更多價值可以發掘。
要承受短線波動
投資的關鍵是要有耐性去守,收成的時間,一年半載已是比正常偏短。另外還要承受股價的短線波動,細價股市場深度差,跌一兩成輕而易舉。以近年股王富士康(2038)為例,13元買贏到開巷,但也可以捱過一成以上的回吐,基本因素及個人分析根本未變,可是以香港普遍已學壞師的散戶文化,這種調整根本捱不住。
要時間又要有心理準備捱調整,所以投資重點,是預期回報相當高才值得考慮。一是企業有能力持續派高息,一是有可能業務上飛躍發展,提升股票的內在價值。細價股是宜揸不宜炒,欠缺資本或耐性都不適宜,唯一是在重估升浪開展途中,偷雞坐順風車走幾格而已,但這不是筆者主力範圍,所以結論推介還是可免則免。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目前持有滙控(005)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