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49歲的阿成患上精神病後,不但遭家人遺棄,而且服用的治療藥物令他記憶力衰退,工作時又受到歧視,加上社交圈子狹窄,所以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社區組織協會一項調查發現,社區支援不足令精神病康復者難以融入社會;該會建議政府在公屋政策上給予他們上樓優先權,以及予以就業支援幫助他們重建自信。
政府缺乏支援
阿成於10年前因生活壓力患上抑鬱症,妻離子散,令他失去所有。雖然現已康復,奈何由於治療藥物的影響,加上他人的冷嘲熱諷,令其難以再融入社會,「試過俾人叫儍佬,即使為咗整潔日日換衫都會俾人話係時裝表演。」他坦言定時定率的工作可以讓他有所寄託,重拾生活意義。
社區組織協會訪問了80名精神病康復者,近60%為中年人士、32.9%因患病與家人關係轉差、67.6%不滿意現時居所、72.8%對政府改善就業措施感到不滿意。
該會主任何喜華稱,該調查與10年前同類調查結果相近,顯示政府在幫助精神病康復者措施上未有改善。除增撥資源,縮短患者排期輪候接受治療的時間外,他建議政府資助聘請精神病康復者的機構及讓精神病康復者優先上樓等措施,幫助他們再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