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指數上周收報7512,不但打破97年8月締造的7499點紀錄,更創94年8月8日面世以來的新高(該指數面世日可追溯至1993年7月15日,故理論上曾於93年12月13日見9452點)。今年H股指數高漲41%,跑贏恒生指數的22%,驕人成績主要得力於交通銀行(3328)及中國人壽(2628)兩隻股份,前者升67%,後者更飆升144%。
雖然國壽上周五創出16.68元的歷史新高,但證券界的國壽好友卻買少見少。無疑內地保險業的滲透率仍然偏低,國壽的長遠前景一致看好,但今年上升速度之快幅度之巨,均難令人對其短線前景投下信心一票。一眾證券界認為國壽價值介乎11至14元,較現價低16至34%。現時只有滙豐證券仍看高其目標價達18.14元。
PE逾48倍 估值偏高
以上周五收報16.68元計算,國壽目前市盈率高逾48倍;按彭博資訊資料顯示,預測市盈率亦高達32倍,證券界普遍認為現價已超出基本因素,估值實屬偏高。全球5大保險集團之一的宏利保險(945),現時市盈率僅18.3倍。
位高勢危,無可避免面臨配股壓力。國壽已獲股東批准發售不超過15億股A股在上海上市,以現H股股價折算為人民幣,集資額接近250億元,故國壽毋須再在H股市場集資;而且母公司國壽集團持有的內資股,在國壽A股上市後將全數轉為A股,亦不會對H股市場造成衝擊。
策略股東 或趁高套現
不過,國壽上市時配售予4名策略投資者,他們或會趁勢配股套現,為國壽股價添壓。國壽的策略投資者包括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001)及和記黃埔(013)、李兆基及鄭裕彤,其中鄭裕彤及長實已先後於04至05年沽出手上的國壽。國壽董事長楊超(圖)早前透露,鄭裕彤及長實已沽售國壽股份,尚餘李兆基及和黃分別持有的4.28億及2.14億股份。若餘下的6.42億股國壽全數於最高價16.68元配售,市場需承接107億元的國壽股份。長實及鄭裕彤沽貨時,國壽股價分別下挫1.92%及0.89%。
根據加入世貿的承諾,中國04年全面開放保險業市場,直接威脅國壽在內地的一哥地位。德意志銀行上周發表報告指出,過去6年內地保險業市場經營者,由12家增至現時逾40家,預測未來20年國壽的市場佔有率,將由現時46%跌至30%。
其實,國壽現時的保費收入增長已見放緩,今年首9個月累計保費收入1487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幅下跌2.5個百分點至19.4%。
面對競爭 併購擴客源
除了「外敵入侵」,國壽亦要面對內憂。中國計劃准許金融內的混業經營,包括銀行、保險及證券3個行業互相經營對方的業務。對保險業而言,銀行的威脅最大,故國壽採取化敵為友的招數,在過去兩年先後入股3大國有商業銀行──建設銀行(939)、中國銀行(3988)及工商銀行(1398)。雖然已減持最細的建行股權,但拍住另外兩家大銀行已有助國壽爭取最大的客源。
另外,國壽與母公司合作,於今年6月斥資45.72億港元收購內地第一大證券商中信證券17.22%權益,成為繼中信集團後的第二大股東。
現時,市場亦流傳國壽正洽購全國第二大證券商銀河證券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