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1914年啓用、犧牲了25,000人性命的巴拿馬運河(PanamaCanal),是跟法國艾菲爾鐵塔、美國金門橋等齊名的世界工程奇迹。但經過92年歷史,巴拿馬運河必須擴建才能容納巨型貨輪進出。巴拿馬這個中美洲國家昨天(周日)便舉行公決,決定是否斥資52.5億美元(409.5億港元)擴大這條「經濟大動脈」。
七成人支持擴建
巴拿馬運河貫穿連接南北美洲的巴拿馬地峽(IsthmusofPanama),全長80公里,船隻理論上只花8至10小時就可來往太平洋和大西洋,若把輪候時間計算在內則要26小時,巴拿馬現時處理全球5%的貨船。
但古老的運河要追上時代,就必須擴建。巴拿馬運河當局就曾表示,若不再擴建,香港前往美國東岸的貨輪,可能會繞道非洲蘇彝士運河駛往目的地。於1997年投得巴拿馬運河兩個港口的香港和記黃埔集團下巴拿馬港口公司,去年10月也與巴拿馬政府簽署協議,投資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用於擴建工程上。香港物流協會理事蘇永安表示,巴拿馬運河擴建後,因毋須繞道,所以有助香港物流業發展,更能吸引東南亞貨物轉到香港裝箱。
如果公決通過,擴建工程會在明年底展開,運河會興建第三條航道,讓長366米、闊49米、吃水15米的巨型貨船順利通過。工程估計於2014年完成,到時滿載12,000貨櫃箱的貨輪都可通過,運河容量比現時增加一倍。現時通過運河的貨船,最多只載4,000貨櫃。
目前巴拿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有80%是直接或間接與運河活動有關,運河主要客戶是美國、中國和日本。支持擴建的人指出,運河不能容納現代大型船隻,到了2012年就會遭淘汰。反對者則擔心擴建工程令巴拿馬赤字加劇,但政府表示會增加運河使用費來支持工程開支。
擴建不擴建有爭議,但民調顯示七成巴拿馬人支持擴建。運河自1914年落成後,一直由美國經營,1999年才交回,很多巴拿馬人都相信擴建工程會「帶來更多船,等如帶來更多工作」。
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