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燦爛的日子?

不再燦爛的日子?

內地改革開放令香港整個生態系統完全改變,每次看到所謂港產電影片頭的字幕,有多間分不清是香港還是國內的電影公司名稱,港產電影是否已絕種?近年中港合作的電影既失去港片的娛樂特色,又失去國片的嚴肅面向,變成了四不像。想起了《垂簾聽政》、《秦俑》這些初中期的中港台傑作,尤其令人緬懷過去。
已開始了的「80-90年代內地與香港合拍電影回顧展」是一次懷舊,也是一次欷歔。姜文的《鬼子來了》是一次狂暴的影象盛宴,我更喜歡沒那麼歇斯底里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王朔是當時年輕人的偶像作家,姜文改編電影後的那份純,那份在青春的夾縫中窺看成長的禁忌,既是年輕人的衝動,也是國家的現實反映。還有前段拍得極出色,後段看到陳凱歌後來創作局限,哥哥最美的電影《霸王別姬》、幾乎是周星馳最好的作品兩集《西遊記》、張藝謀刻意將鞏俐包得密密實實,隱約透露他後來走進建制的創作道路雛型的《秋菊打官司》……中國和香港的電影都舉步維艱,掙扎向前,真不知陽光燦爛的日子還會不會再來?
撰文:章穎

節目查詢:27342900/27895355
網址:www.lcsd.gov.hk/fp
網上訂票:www.urbtix.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