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教師賞瀑布識生態宣揚環保<br>綠色力量探索林村河源頭

帶教師賞瀑布識生態宣揚環保
綠色力量探索林村河源頭

【本報訊】隨新界新市鎮大事發展,河流等天然生態已漸被湮沒。但大埔林村河今日仍是本港少數為農民提供耕種水源,為動植物提供棲息居所,並為港人提供食水的河流,一切一切皆是從河而來。環保組織綠色力量將於下月籌辦一項認識河流活動,帶領教師探索河流源頭及觀賞中上游的瀑布美景。 記者:蔡建豪

百川滙河,林村河與其他河流無異,經由不同的支流滙聚而成。要追溯河道處於海拔最高點的源頭,要到大帽山上小峯四方山的猴岩頂。在海拔740米的林村河源頭,會發現沒有半點水源的影蹤,全因本港高山樹木稀疏,難以積存地下水,源頭開展的一段上游屬一條間歇河,河流的雛形只會在大雨時顯現,相對長得茂盛的植物,是河流源頭的唯一標記。

梧桐寨瀑布群壯觀

整段河道最壯觀的景點是梧桐寨瀑布群,散髮瀑、長瀑、中瀑及井底瀑等四個瀑布,最引人之處是相隔不遠,山峽間呈現長年被河水沖擊的峽谷痕迹。瀑布底部的跌水潭,更是不少遠足人士停留嬉水的勝地。
梧桐寨被列為具特殊科學生態價值地段,林村河功不可沒,河邊潮濕土壤最宜華鳳仙及巢蕨等植物生長;綠色地帶也為香港鐮扁蟌、曉褐蜻及烏游蛇等昆蟲和動物提供棲息地;凝望清澈的河水,更會發現成群的寬鰭鰂往來穿梭,自然生態洋溢。
水源是農耕不可或缺的一環,林村河兩岸至今仍見昔日灌溉農田的人工水道。由於水質優良,在中下游的梅樹坑更設有一個集水區,透過氣墊水壩收集水源至濾水廠,經處理的河水會貯存於船灣淡水湖,作食水用途。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指出,連接吐露港的林村河下游天然面貌在過去30年間已蕩然無存,防治水浸的河流整治工程將河流形態,變成與明渠無異。他又稱,已定於下月18日及12月2日分別舉行講座及實地考察,讓教師將環保訊息宣揚開去。查詢電話:23142662。

在暴雨的日子,林村河水流湍急。

烏游蛇。

華鳳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