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廉政之父、前布政司姬達爵士(SirJackCater)的追思會,昨天在中環聖約翰座堂舉行,特首曾蔭權更親自出席致悼辭。可是在曾的悼辭中,只高度讚揚姬達反貪污、展開清潔香港運動,甚至對捕魚業的貢獻,卻絕口不提姬達在1967年以強硬手段對付左派暴動,恢復社會秩序一事,引起參加追思會的前港英官員及政界人士不滿。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柱銘坦言,就算香港已回歸,曾蔭權也不能不顧歷史事實,抹煞姬達的貢獻。 記者:莫劍弦、莊曉陽
姬達今年4月14日在英國睡夢中逝世,他的家人日前來港,在廉政公署官員的協助下昨日舉行追思會,有過百位政經界名人參加。特首曾蔭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及廉政專員黃鴻超都有在追悼會上致悼辭及讀經。
姬達鐵腕鎮壓暴民
曾蔭權在悼辭中讚揚姬達40年公務員生涯中,對香港貢獻良多,例如協助捕魚業現代化;代表香港紡織業談判;展開清潔香港運動;反貪污;在越南船民及回歸問題上代表香港向英國爭取,姬達絕對是香港的一員。曾又引述一封55年由漁民們致港督的信,讚揚姬達改善香港漁民福利。
可是曾蔭權整篇悼辭,卻偏偏絕口不提姬達在1967年出任防務司期間,以鐵腕對付左派暴動。1967年新蒲崗塑膠花廠的工潮演變成左派暴動,當時任防務司的姬達全權負責處理暴動,以鐵腕鎮壓暴民,大舉逮捕左派人士,將他們拘押在摩星嶺白屋的政治部囚室內,並遞解部份人士出境,迅速回復社會秩序。
另一方面,面對左派排山倒海的文宣攻勢,姬達作為當年港督心戰室巨頭之一,不斷作出反擊,令港英當局守得住主流輿論。其中最經典一幕便是於前拱北行政府新聞處架起巨型喇叭,不斷對着中國銀行播放歐西流行曲,以蓋過左派的反英宣傳聲浪。
曾蔭權「選擇性失憶」做法,令不少出席追悼會的人士不滿,李柱銘批評曾蔭權選擇性忽略歷史,「我有啲失望,姬達喺暴動期間好堅定,佢對香港貢獻好大,嗰時港督DavidTrench(戴麟趾)都有啲縮,姬達就唔驚。但特首淨係講佢(姬達)對啲漁民點好,呢幾年就完全冇提、完全唔見咗咁,好似姬達唔喺香港咁。」
學者質疑為了選舉
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曾蔭權避談六七暴動是為了保持政治正確,特別是在特首選舉前,正如前任特首董建華連任前,也要頒大紫荊勳章給備受爭議的工聯會楊光,因為工聯會擁有很多選票,六七暴動又與左派及工聯會有關,若曾蔭權說了一些挑動左派情緒的說話,政治上並不明智。
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批評,曾蔭權對姬達的其他生平交代巨細無遺,但六七暴動就隻字不提,給人的感覺是想迴避歷史,相信是因為六七與左派有關,曾蔭權連任還要靠工聯會和民建聯支持。